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首富真相 > 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黄光裕就敢去做

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黄光裕就敢去做

志铭后,黄光裕纵身投入了房地产业和投资业。

    1996年3月18日,黄光裕成立了北京市国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后改名伪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经过数次增资至4.2亿元。

    黄光裕事后如此解释他进入房地产等行业的原因:为了发展多个产业并实现产业的互补、互动。而国美的一位高层人士对黄光裕此举猜测道:首先黄光裕看重的并不是这个行业多么赚钱,而是当时他预感到1994年以后,国家宏观调控,要紧缩银根,收紧信贷。而一些形式的抵押信贷,比如实物抵押,可能会被要求得到较多地应用。国美进入房地产实际上是在进行资源整合,有了固定资产,再来为流通企业的发展运筹资金。

    但据笔者观察分析,黄光裕此举最主要的因素是暴利的诱惑。俗话说得好:商人无利不起早。大哥黄俊钦放弃了家电连锁零售,全力进军房地产业,肯定有其充分的理由和信心,黄光裕受其影响,加之天生的赌性,让他对靠卖家电一块一块去赚钱鼓不起足够的兴趣,而大起大落的房地产业更适合他的个性。

    当然,在当时贸然进入房地产,还是有很大风险的,尤其是在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这种时刻,起作用的是商人的敏锐感觉和冒险精神。张瑞敏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黄光裕更为冒进,他说:“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我就敢去做。”

    黄光裕进入资本密集的房地产行业,还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他有足够的现金。这点对他来说似乎是顺手拈来。在零售业内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巨大的现金流量中,因为货款结算的时间差,总能有一笔数额不小的“沉淀资金”趴在帐面上。随着国美电器的发展,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在黄光裕进军房地产的1997年,国美当年的销售额近10亿元),其中一部分资金通过国美系内的投资公司,以往来款的形式转移给了系内从事房地产的公司无偿使用;同时他还期待,房地产业的高回报带来的收益又能流回电器零售业,为其不断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后来黄光裕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曾承认:“在七、八年之前,国美的房地产业务曾经借用过国美电器的资金,但是金额不大,属短期拆借。”在其他场合,黄光裕也说过类似的话,“这笔巨大的现金就在我这儿,谁也说不清它是谁的,如果不加以利用,岂不是一种机械的经商头脑?”

    《地产江湖--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一书的作者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王石、黄俊钦、黄光裕、张近东、张桂平5位一流的商人,在房地产和连锁零售业之间做出了自己不同的选择。连锁、地产“一个都不能少”的是黄光裕;放弃连锁、偏爱地产的是王石、黄俊钦、张桂平;坚守连锁、心无旁骛的是张近东。

    至于谁的选择正确,到目前为止,似乎效果都还不错,难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