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傅玄评传 > 四、几点说明

四、几点说明

玄之父傅斡的身世而言,亦可证实。傅斡13岁丧父,留居关中,3 年后,傅嘏之伯傅巽、父傅允随献帝西迁长安;关中大乱时,他们合家南奔荆州,依附刘表。其间傅斡没有投靠族亲,没有随行南下荆州,而很可能西奔加入马腾一方。如果族亲很近,傅斡失父后,傅巽等理该照应才是。当然,曹操平刘表后,傅巽一支北上邺城;傅斡后来也从关中到达邺城,两支傅氏族人聚在一起,日后虽是荣损相关,但他们彼此间的背景仍有不小的区别,不能同"支"看待。

    傅嘏之伯傅巽,汉魏禅代之际,已是散骑常侍(以魏品论,居三品),参与禅代劝进①;魏文帝黄初中,又进侍中②(三品中最尊显之职),已近从公之位。而与傅巽同辈的傅斡,入魏前的职秩卑微。这一差别就在入魏入晋后的后辈子孙身上显示出来了。傅嘏去世(255 年)前,职为尚书仆射,居三品,爵为阳乡侯;死后追赠太常,为九卿之首,晋入二品,为这一支傅氏奠定了高门尊显的基础。然而这一年(255 年),傅玄也由参军(八品)转温县令,他虽比傅嘏小8 岁,居职问的品秩之差别,却正是两支同辈傅氏的地位悬殊的反映。至于下一辈,傅嘏子傅祗为雍州大中正③,傅玄之子、比傅祗年长的傅咸却是北地郡中正,尊卑有别。居官任职如此有悬隔,联姻攀亲的情况也差不多相似,这后面还要讲到。魏晋时期,门第高下,要从婚、宦两方面考察,唐长孺先生论之甚详④,未至二品,不能算高门士族。北地傅氏虽系同族,却有二支尊卑之分。傅玄生前死后,未至高门。这跟资荫有关,也与为官波折有关。这里只是提前打个招呼而已,下面讲到傅玄生平时再详论曲折。

    ① 参《三国志·魏文帝纪》裴注《献帝传》载禅代之事。

    ② 参《三国志·苏则传》及裴注《魏略》。又《三国志·傅嘏传》,"伯父巽,黄初中为侍中尚书。"③ 参《晋书·李含传》记载。

    ④ 参阅《士族的形成和升降》,《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 年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