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李觏评传 > 二、著作概论

二、著作概论

就想到"并地之法"和"生民之权衡"等问题,五年后,经过精思,得井田之意,扩充成二十章为《平土书》。他希望周朝的井田制度能够在宋朝恢复,以实现其平土均田的主张。

    《广潜书》著于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 年),李觏是年30 岁。这是他七年前所著《潜书》的扩充和延续,再一次申明《潜书》的有关思想主张,旨在止险救世,去弊救民。

    《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著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李觏是年31 岁,这是全面系统论述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的著作,旨在富国强兵,安民救弊,于中可见其良苦用心。

    《庆历民言》著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 年),李觏是年35 岁。

    李觏由于前一年进京应试,二次落第,而对科举仕进心灰意冷,故屏居乡里,以教书为业。但医国济民之志未消,故作《庆历民言》,以备朝廷之用,有补于世。祖无择在给李觏的信中赞道:"《庆历民吉》皆极当时之病,真医国之书耳。使今相天子宰天下者闻其言而行之,何忧乎獯粥?何患乎拓跋氏邪?"①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左赞在请修李觏墓的奏状中说:"《庆历民言》三十篇,论时政之得失。"②同年,李觏出于同一目的,还著了《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他自己申明著此书,不是为了"解经",而是为了述"天下之理",明"为政之本",讲"先王之制",通"古今之义",以"利用原生",使"圣人君于知其有为言之也。"①左赞说:"《周礼致太平论》皆足以羽翼圣经,发明治体。"②可见这两部著作是有感而发,切中时弊的。

    《易论》究竟作于何年,李觏及弟子们始终没有标明,《年谱》中亦未言明。可以肯定的是:此书著于庆历七年(公元1047 年)之前,李觏于是年著《删定易图序论》中说:"觏尝著《易论》十三篇,援辅嗣之注以解义,盖急乎天下国家之用。"③虽未标明著于哪年,但却是在此之前,经过长期深思熟虑,精心撰著而成。李觏在27 岁时,给苏舜钦的信中说:"觏??年二十七矣。??谓《易》者,三圣之所以教人,因时动静,而终之以德义,《五经》特是为深矣。古今解者,唯王辅嗣尤得其旨,然亦未免缺误。况此经变动无常,学者不能知所准的。觏常撮其交卦,各有部分,仍辨辅嗣之失,因欲作《易论》十篇。然非汰思虑,旬月间不可以措笔。"④虽然不能确定《易论》的写作年月,但从李觏著作中提到《易论》之处,可以肯定是在27 岁到39 岁的十多年中,经过长期研读、思考而撰著的。

    《易论》主要是阐发李觏的哲学思想、辩证法观点、无神论思想,旨在"急乎天下国家之用"和"修人事而明王道",故亦表现了他的政治观点。

    李觏一生写了许许多多文论、诗词,他从23-24 岁写《潜书》、《礼论》① 《祖学士五书》,《李觏外集》卷二,第478 页。

    ② 《乞修李觏墓状》,《李觏外集》卷三,第490 页。

    ① 《周礼致太平论序》,《李觏集》卷五,第67 页。

    ② 《乞修李觏墓状》,《李觏外集》卷三,第490 页。

    ③ 《李觏集》卷四,第52 页。

    ④ 《上苏祠部书》,《李觏集》卷二十七,第298-299 页。

    起,便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主张,随着他攻读愈勤、社会积弊愈险,他的医国救民之心愈切,而言愈多,论愈精。本章中我们只对他的主要文论作初步评介,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论述他的整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