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李觏评传 > 一、生平传略

一、生平传略

《命箴》、《野记》等。他在《广潜书自序》中说:"岁辛未(公元1031 年,是年李觏23 岁),泰伯以'潜'名书。后七年,覉栖山岩,即而广之,复为十五篇。心愈苦,言愈多。呜呼!其亦见险而不能止者乎!"③李觏23 岁时,"愤吊世故,警宪邦国",因此撰著了《潜书》。七年之后,虽"覉栖山岩",但"见险而不能止",故又扩而广之而撰著了《广潜书》。就是说,他看到北宋王朝日益腐朽,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佛教危害日趋严重,礼制王道破坏日渐加重,人民苦不堪言,并且愈演愈烈。为了传圣人之道,行王道之纲,吊世警国,止险救民,而写了《广潜书》。李觏说:"窃念觏资朴不美,其生三十余年,所务唯学,所好唯经,于当时之文,诚未有以过人者。至若周公之作,孔子之述,先儒之所未达,历代之所不行者,尝用功焉。其志将以昭圣人之法,拯王道之纲,制为图书,以备施用。"①李觏31 岁,著《富国策》十首,《强兵策》十首,《安民策》十首。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他的富国、强兵、安民的政治主张,于中可见他的忧国之心,救民之意。次年,赴越州拜访范仲淹。

    李觏34 岁,再次入京应试,是年七月试制科落第不中,遂归。路过南康时,拜见郡守祖无择。此次落弟,对李觏刺激很大,故从此决心不再仕进。"庆历中,应科目罢归,迺自念亲老矣而数弃去。舟江湖,客京国,以为之忧。抑又穷空无以备甘脆,非人子所宜,固决不求仕进。"②这是他35 岁时所作的抉择。从此他著书立说,以著作文章传世为归旨。他于35 岁时,集《退居类稿》十二卷,著《庆历民言》三十篇,作《周礼致太平论》五十篇等。① 《上范待制书》,《李觏集》卷二十七,第293 页。

    ② 《范文正公三书》,《李觏外集》卷二,第472 页。

    ③ 《李觏集》卷二十,第221 页。

    ① 《上富舍人书》,《李觏集》卷二十七,第278 页。

    ② 《先夫人墓志》,《李觏集》卷三十一,第359 页。

    李觏深知自己是"适时匪我长,不朽乃所拟。"③故不求做官富贵,而求著文治世。他说:"庆历三年,屏居里中,自念生而宦学,其秉心也劳,其虑事也多,既不克进,且为编户以死,终无一言,其何补于世!记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故为《庆历民言》,凡三十篇。"①此间,李觏退居乡里,一方面著书立说,治世医国,另一方面广招学子,教授徒生。李觏的高足弟子邓润甫说:"庆历三年,南城始诏立学,先生为之师,四方来学尝数百人。"②李觏36 岁,家居著书,上书富弼、范仲淹,"献《庆历民言》及言国事。"③李觏37 岁,由余靖推荐于朝,荐章曰:"李觏博学通识,包括古今,潜心著书,研极治乱,江南儒士,共所师法。"④又据《直讲李先生年谱》载:"闽中名士黄通以书与范文正公曰:李觏生圣时三十七年也,其德行文学,其智识材术,疑三代英灵复生于今,大江而南,皆呼曰先生。"⑤由于李觏的道德文章俱优,不仅使一般学子聚集门下,而且使当世的名公巨儒,如富弼、欧阳修、余靖、祖无择等,"莫不竟造其行而优礼之。"⑥李觏38 岁,作《长江赋》,集《皇祐续稿》作《序》等。

    李觏39 岁,著《礼论后语》、《删定易图序论》、《宋屯田延平集序》等。是年,李觏夫人陈氏卒。后再娶饶氏,不知娶于何年。次年,女儿死。李觏41 岁,范仲淹荐于朝。范氏在皇祐元年(公元1049 年)十一月二十日的荐章中说:"臣观李觏于经术文章,实能兼富,今草泽中未见其比。非独臣知此人,朝廷士大夫亦多知之。臣今取到本人所业《礼论》七篇,《明堂定制图厅》一篇,《平土书》三篇,《易论》十三篇,共二十四篇,编为一十卷,谨缮写上进,伏乞圣慈当乙夜之勤,一赐御览,则知斯人之才、之学非常儒也。其人以母老不愿仕宦,伏乞朝廷优赐,就除一官,许令侍养,亦可光其道业,荣于闾里,以明圣人在上,下无遗才。若不如举状,臣甘重受朝典。"①李觏42 岁,应范仲淹之招赴杭州相会。范仲淹再荐于朝,于皇祐二年(公元1050 年)六月的荐章中说:"臣伏见建昌军草泽李觏,十余年前曾撰《明堂图》并《序》一首,大约言周家之制。??觏能研精其书,会同大义,按而视之,可以制作。臣于去年十一月录进前人所业十卷,其《明堂图序》为一卷,必在两制看详。今朝廷行此大礼,千载一时,何斯人学古之心上契圣作。臣今再录其《图》并《序》上进,伏望特赐圣览,于朝廷讨论之际,庶有所补。仍乞详臣前奏,殊加天奖,以劝儒林取进止。"②经范仲淹两次荐举,李觏赴太学教书,先为助教,后为直讲。

    ③ 《寄祖秘丞》,《李觏集》卷三十五,第386 页。

    ① 《庆历民言·序》,《李觏集》卷二十一,第229 页。

    ② 《直讲李先生年谱》,《李觏集》第500 页。

    ③ 《直讲李先生年诸》,《李觏集》第501 页。

    ④ 《荐章四首·余侍郎一首》,《李觏外集》卷一,第471 页。

    ⑤ 《直讲李先生年谱》,《李觏集》第502 页。

    ⑥ 《直讲李先生年谱》,《李觏集》第502 页。

    ① 《荐章四首·范文正公三首》,《李觏外集》卷一,第469 页。

    ② 《荐章四首·范文正公三首》,《李觏外集》卷一,第469-470 页。

    李觏43 岁,丁母郑夫人忧,十二月乙酉葬于具父墓东南隅,实建昌军南城县凤凰山之麓。

    李觏44 岁,带病整理了《皇祐续稿》八卷并《序》,刊行《周礼致太平论》十卷等。李靓在《皇祐续稿序》中说:"噫!行年四十四,疾疹日发作,其于文字间尚可有进也欤!《续稿》凡八卷,时又有《周礼致太平论》十卷孤行焉。"①李觏45 岁,著《常语》上、中、下三卷等,对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发表看法,作出评论。现《李觏集》中,此三卷书,文字不长,即从364-377页,有几篇似乎曾被《李泰伯先生文集》的编辑者删定过。依《宋元学案》的作者在《常语辩》中的材料看,所删者均为褒扬齐桓公和管仲而贬抑孟子的内容。②李觏46 岁,除郑夫人眼。作《常语后序》、《袁州学记》等。《袁州学记》。河东柳淇书、京兆章友直篆,天下称为三绝。

    第觏47 岁,作《长江赋》等,皆论东南利害。

    李觏49 岁,国子监奏荐李觏为太学说书。在奏劄中云:"太学助教李觏,素负才学,博通经史。??南方士流,皆宗师之。**朝廷特与注授一官,差充太学说书,所冀有裨庠序风化之职。"③国子监奏割之后,李觏奉圣旨,即赴太学,任太学说书。

    李觏50 岁,被授通州海门县主簿,并继续担任太学说书。范仲淹在是年七月的《告词》中,称赞李觏," 将仕郎试太学助教、说书李觏。??尔醇明茂美,通于经术,东南人士,推以为冠。自佐学政,逾年于兹,孜孜渠渠,务恪厥守。??尔其悉心使诸生兟兟兴于廉让而服于教训,则其善也。可特授通州海门县主簿,太学说书散官如故。"①由于李觏精通经史,道德纯正,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因此受到诸生的尊敬和爱戴。"从学者常数十百人","门人升录千有余人",世莫及之,天下皆曰"泰伯先生"。

    李觏51 岁,因胡缓有病请假回家,他于此年权同管勾太学。同年八月,卒于家中。十二月祔葬于凤凰山府君之茔。据李觏弟子陈次公所作《先生墓志铭》中云:"临终无他言,独执次公手以《明堂制图》为托,又以为《三礼论》未成为恨。其孜孜为学者如此。"②李觏一生,家境窘困,仕途坎坷,但贫而好学,积极进取,终成学业,他视富贵如浮云,因此安心于贫病之境,教书之职。他在《自遣》诗中写道:"富贵浮云毕竟空,大都仁义最无穷。一千八百周时国,谁及颜回陋巷中?"他称赞"孔颜乐处",安贫乐道之道德遗风,立志要学颜渊,作个学道高尚的人。他一生正是这样做的。由于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因此门人弟子甚多,"学者千余人",据《直讲李先生门人录》载,其有名的弟子为38 人。李觏的道德学问,为士人楷模。

    ① 《李觏集》卷二十五,第969 页。

    ② 参见《宋元学案》卷三《高平学案·常语辩》。

    ③ 《劄子四首》,《李觏外集》卷一,第467 页。

    ① 《李觏外集》卷一,第466 页。

    ② 《李觏外集》卷三,第48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