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凡尔纳传 > 第三章 在尚特内的少年时代

第三章 在尚特内的少年时代

水手乘小舢板,登上科拉利亚号远洋船,并说此船开往印度,晚上可能停泊在潘贝夫。

    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皮埃尔·凡尔纳先生,此时显示出他是沉着果敢、对于非常情况措置裕如的人。大约半小时内,甫特惟一的一艘快艇出发了。凡尔纳先生与艇长并立在舰桥上,他面色苍白但刚毅凛然。

    在潘贝夫附近,儒勒被追回,父子乘车返回尚特内。回到家里以后,儒勒只字不提这次逃亡的事,连保尔也不了解事情原委。他只向母亲保证:“我再不去海外旅行了,除非在幻想中……”

    大约一年后,保尔提议,自己做一条船去出海旅行。儒勒和保尔编制出海计划。儒勒帮助弟弟画几种航海路线图,定航行路线,儒勒认真对待这次旅行,他熟记地图上的航线,历数途经港口以及要游览的名胜古迹。同列出单子,必需用品的名称和数量,无一遗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对旅行的事淡薄了。最后,好像忘记旅行这件事。保尔明白,儒勒不再去旅行了,因为他已在幻想中完成了这次的旅行。①

    ①详见安德列耶夫《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1840年冬天,儒勒经常在灯下伏案写诗。他的处女作品,是献给母亲的诗歌,名叫《永别了,我心爱的风帆》。

    这首处女作,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儒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即他开始告别童年对大海和海外旅行的向往,开始文字生涯。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起步,至于他将成为诗人或剧作家以及科幻小说大师,这要靠他的努力与实践来决定和纪实了。

    1840年,凡尔纳一家,从维多岛上外婆家搬到“大陆”的让·卢梭大街上一幢旧宅的自家寓所。让·卢梭大街直通一个叫格拉斯兰的广场,与德·拉·福斯大街紧邻,不远是公共马车的驿站。临河街尽头是码头。卢梭大街与维多岛隔河相望。

    这个时期,儒勒很少到河滨大街驻足远眺,目送远去的帆影,倒是常见他伫立在格拉斯兰广场注视规模宏大的南特剧院。每当公共马车到来,可以在驿站不远处寻到他的踪迹。儒勒静静地望着风尘仆仆的远方来客和沉默不语的车夫。人马稍事休息,又沉默地奔赴远方。儒勒凝视远去的马车,直到消逝无影无踪。这时,他在想什么呢?莫不是又想到旅行?

    1844年,凡尔纳兄弟二人进了南特皇家中学。儒勒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条理性强,具有超人的记忆力,虽然他对课程并不热心,不是最杰出的学生,但算得上上等生。1845—1846年,他获得演讲二等奖。在家人和亲友看来,演讲出众表明儒勒正在沿着父亲皮埃尔先生所指引的生活道路前进,再过二年前去巴黎修宪法律课程,返回南特当皮埃尔·凡尔纳先生的助手。这样,他不仅实现了老皮埃尔先生的期望,也可以使凡尔纳家族四代相传的律师职业后继有人。

    但是,儒勒从父亲皮埃尔·凡尔纳身上继承来的倔强性格、有条不紊的作风和埋头苦干精神,并不代表他的整个特征。他同时从母亲身上承袭了热情好动,任性固执和对奇异事物的好奇心,还有他特有的幽默和诙谐。这个时期,他晚间常去木偶剧院或市图书馆。据说,有一位受人尊重、博才多学的老馆员特别欣赏儒勒,因为他年少好读,嗜书如命。

    大约1889年,儒勒·凡尔纳回忆少年时候写道:“《鲁滨逊飘流记》是我童年时代最爱读的书,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通读多遍,每读一遍都在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尔后读其他作品,也没有那时读这部作品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毋庸置疑,由于酷爱这一类探险的书籍,自然而然引导我走上我后来选择的道路……”

    这个时期,不仅《鲁滨逊飘流记》,其他描写旅行和探险的书,特别有关海洋探险的小说他都喜欢读。库柏①的作品、欧仁·苏②的《海盗凯洛克》等作品,他屡读不厌。大仲马的新冒险小说《基度山伯爵》受到他的喜爱。在诗坛,当新生的浪漫主义向陈腐的文学界宣战时,儒勒就积极支持,他自己也写了不少新诗,而且也写过当时被斥之为下流不恭的色情诗。这是儒勒和他父亲皮埃尔之间的代沟,父亲偏袒古典诗歌而儿子对浪漫主义情有独钟。这可以说他对父亲的又一次反叛,从其意义上说比11岁时私自出逃更为严重。

    ①详见安德列耶夫《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①库柏(1789-1851)美国小说家。

    ②欧仁·苏(1804-1857)法国小说家。

    当时,维克多·雨果③是法国青年一代文学界的偶像,但老一代保守派不予认可。雨果的华美绮丽的诗章 ,大仲马的绚丽多彩、引人入胜的小说,青年儒勒在二者之间徘徊。

    ③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杰出代表,法国大诗人、大小说家。

    在这个时期,儒勒和保尔兄弟二人逐步分手了。律师和海员,各自走上人生道路。此时,儒勒夜间常坐在图书馆里,伏在阅览台上,用他那工整的字迹写了一部诗体悲剧。自然得到同窗好友英亚的赞许。只可惜,那位俊俏的小表姐卡罗利娜·特朗松,外号叫“普罗万的玫瑰”绝顶秀美的卡罗利娜,对儒勒的诗体悲剧,表示十分冷淡,不屑地称他的作品是“庄严的玻璃浪子”。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儒勒每日午后和晚上都在父亲的事务所见习,学习法律,再也没有时间逛大街上剧院了,连图书馆也难去几回。英亚一年前去巴黎学习音乐。他屡次来信,催促儒勒赶快来巴黎。①

    ①见安德烈耶夫《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1847年4月,保尔乘三桅船《奴女号》前往安底里斯群岛。同月,儒勒去巴黎,参加律师资格的初试。他先坐客轮到图尔,再改乘火车。儒勒·凡尔纳是年19岁,这他平生第一次离开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