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安徒生传 > 第六章 逮住金翅雀

第六章 逮住金翅雀

独立个性,同时也表现了他所深刻了解的许多人必须经历的重大斗争。安徒生不仅是才能和天才的捍卫者,同时也是每一颗遭到无情无义的对待的心的捍卫者。他特别指出安徒生最主要的东西是才能,或者至少是高尚的本性,这些将从狭窄的令人窒闷的环境中闯出一条路来。他最后这句话,用在安徒生童话创作中也是合适的。从第三本童话集可以看出,安徒生已经吹响了向童话王国大进军的号角,大大加强了在这条战线上作战的力度。

    1838年,安徒生到瑞典去旅行。瑞典的语言和丹麦语言十分接近,两国的人在一起,各自讲自己的语言时大都能听懂。瑞典最迷人的是特罗尔黑坦的景色,他在这里乘船游览时,很意外地结识了瑞典女作家布雷默小姐。

    他同船长和一些作家谈论着瑞典的作家们,提起自己打算同布雷默见面和谈话。

    “你见不到她,”船长说,“她现在正在挪威访问呢。”

    “我在旅途中运气总是好的,”安徒生开玩笑说,“我所希望的东西总能得到满足。”

    “不过这次可满足不了。”船长说。

    几个钟头以后,船长笑眯眯地来到安徒生跟前,手里拿着新上船的旅客名单。

    “你真走运,”船长走过来对安徒生说,“布雷默小姐就在船上,她跟我们同船去斯德哥尔摩。”

    安徒生以为他是在开玩笑。船长把名单给他看,他仍然不大相信。在新来的人中也不见一个女作家模样的人呀。在午夜时分,天快黑了(瑞典在北极圈附近,要过午夜天才全黑),他们正在维内尔湖上。安徒生走出船舱,打算到甲板上等着看日出的景色,这时有个女乘客也出了船舱,她包着围巾、披着斗篷。他想,她很可能就是布雷默小姐。他跟她搭话,讲起布雷默的几部作品,问这些作品是不是她写的。还把他的《即兴诗人》一书送给她。她拿着书立即进船舱了。过了几个小时,她容光焕发地走出来,非常亲切地握住安徒生的手说,她读了第一册的大部分,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就这样认识了。她以后成了把安徒生作品译成瑞典文的著名译者。

    安徒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现在他的作品在自己的祖国丹麦已经被列入畅销书之列,并且每部作品都获得较高的稿酬。究竟有多少呢?后来他访问英国时,一次谈话中,英国作家狄更斯问到他的《即兴诗人》的稿酬。

    “你得到多少?”狄更斯问。

    “19镑!”安徒生说。

    “19镑一页吗?”狄更斯细问道。

    “不,一整本书。”

    “我听错了吧,不会整本书只得19镑吧,你准是说每一页19镑吧?”

    “的的确确整本书得了1镑,每一页只半镑左右吧。”

    “要不是你亲自讲的,”狄更斯惊呼道,“我真不敢相信这话是真的。”

    狄更斯以英国的稿酬来衡量多产作家安徒生的稿酬,以为安徒生的生活是十分富裕的。可是安徒生虽然发表了那么多作品,但生活还处在贫困线上。他又没有别的职业,写作就是他的职业,因此,“为了活命,我总是不得不考虑第二天。”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建立了一种非公职津贴制度:给有成就但又无任何公职的青年文学艺术家一笔小小的补助费,丹麦的一些重要诗人爱伦士雷革、英格曼、海伯格、温特尔等都先后获得了这种补助金。经过柯林斡旋,安徒生也获得了这种补助金——每年200元。

    现在,安徒生在生活上有了基本保证了。这时他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创作实践了。他一生中新的篇章掀开了。

    安徒生对写童话更加钟情了。一些鲜明的形象涌现在脑海里,你看,从前有25个锡兵,他们肩上扛着毛瑟枪,制服一半是红的,一半是蓝的,25个锡兵一模一样,只有一个稍有点不同:他只有一条腿。但他仍然能够站在一条腿上,因此他是最引人注意的了。在放着他的那张桌子上,有一个纸做的宫殿,敞开的门口站着一位小姐,那是纸剪的一位舞蹈家。她的一只腿举得非常高,看起来也像锡兵一样只有一条腿。这个锡兵喜爱上了这位小姐。他的遭遇多么坎坷,多么有趣啊,最后他掉到火炉里,身子不见了,化成了一颗小小的锡心。

    安徒生把自己的构思变成了一篇迷人的童话,标题是《坚定的锡兵》,又把另两篇新写的童话放在一起编成新的童话第一集第一部。《坚定的锡兵》不仅是小朋友,也是成年人很喜欢读的一篇童话。不但丹麦人喜欢读它,外国人也很喜欢读它,德国大诗人海涅曾很有兴致地拿它来朗诵给妻子听。有一次安徒生在德国旅游,他去拜访海涅时,海涅接待他以后,高兴地对妻子说,“我给你介绍一下,他就是《坚定的锡兵》的作者。”《坚定的锡兵》等一些童话,也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由第一流的演员朗诵过,很受欢迎。

    安徒生写童话故事的劲头更大了,他又写了几篇童话,把它们编成新的一集童话的第二部,其中包括《鹳鸟》等三篇童话,这部童话集于1839年出版了。

    碰到好的题材,他也继续写其他体裁的作品。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一篇法文小故事《穷途潦倒的人》,深深为它所吸引。多好一个题材啊,可以改编成一个剧本,他利用这个题材,用当时流行的交替押韵诗的形式,写成了《黑白混血儿》。剧本写成后,他把它念给几个对戏剧内行的老朋友和一些演员听,他们都说剧本很精彩、很有趣,尤其是著名演员威廉·霍尔斯特,更是称道这部剧本。剧本送到剧院后,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代表莫尔比奇的反对。但由于剧院经理国家枢密顾问艾德勒的支持和赞助,以及许多听过剧本朗读的人的赞扬,特别是奥斯特和爱伦士雷革的支持和赞赏,剧院还是决定演出这出戏。

    在剧本演出之前,有一个人跑来对安徒生说:

    “莫尔比奇指责你的话,是从一部小说里抄袭来的。”他又说,“不过,写喜剧要有戏剧效果。我想问一问在《黑白混血儿》里有这种效果没有?如果有,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呢?”

    “有一个舞会。”安徒生说。

    “是的,是很好的,但在我看过的《新娘》这部小说中就有舞会。难道你这部诗剧就没有什么崭新的东西吗?”

    “有一个奴隶市场!”安徒生说,“一个奴隶市场,我想我们以往的剧本中不曾有过!哎,有一点我要对你坦白地讲,我喜欢那个奴隶市场!”

    “啊!这很有意思,这是崭新的东西。”

    来访的这位普通观众,尽管不是艺术内行,但作为一个观众的求新要求,对安徒生很有启发。这个奴隶市场,正是剧中最打动观众和有眼力的评论家的地方。

    好事多磨,剧院要演出他的剧本的那一天,丹麦国王斐特烈六世驾崩了。演出被取消了。《黑白混血儿》耗去了安徒生多少个不眠之夜啊!可是演出被取消了!这部剧本的主题是保护被压迫的黑奴,剧本的主人公——混血儿戈拉齐奥的悲惨遭遇,又和安徒生多么相似!人们不是根据这个混血儿的性格,而是凭他的低贱出身来判断他的。幸亏后来他被一位竭力维护平等和正义的法国女郎赛西莉娅搭救出来了。安徒生以高度热情创作出来的这部剧本的演出,又不知在何时何日了!

    1839年4月2日,哥本哈根的一批文艺界名流聚会,庆祝安徒生43岁生日。诗人蒂勒站起来,举杯向在座的朋友们提议:“祝安徒生健康,愿莫里别克完蛋,干杯!”大家齐声喝彩,干了一杯。

    “我拿一瓶香槟酒打赌,我们很快就会看到《黑白混血儿》上演!”演员尼尔生大声说,表达了大家急切希望看到《混血儿》演出的愿望。

    “祝你成功,祝你幸福,我的朋友!”老雕刻家多瓦尔生走到安徒生跟前,热情地拥抱他说,“我相信,一切都会美满如意的!让我们都打起精神来!来,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他说,有一次他给诗人拜伦塑像。拜伦摆好了姿势——摆出一副痛苦的面孔。“不要出怪相!”他说。“我一向是这副样子。”拜伦说。他就照自己的办法给拜伦作了个塑像,充分表现了拜伦的尊严。

    “重要的是人的尊严!”多瓦尔生半开玩笑,半愤怒地说。接着他转过身来对安徒生说:

    “请你给我们讲个童话,好笑一点的童话。”

    “没有新的童话呀!新的哪能一说就编得出来!”安徒生说。

    “我才不信呢!您不是拿随便什么东西,即便是一根补衣针也能编出童话来的吗?”

    过了几年,在多瓦尔生去世之后,为了怀念他,安徒生真的拿补衣针编了一篇童话,标题就叫《补衣针》。那是1847年的事了。

    不过这时候,谁也没有去多想什么补衣针的事。大家的感情,使安徒生十分感动。

    剧院关了两个月门,克里斯蒂安八世继位后,剧院由于上演《黑白混血儿》又开门了。观众早就盼望上演这个剧目,戏票一售而空。剧院大厅里挤满了人。在“贵宾席”第一排就座的有爱伦士雷革、海堡、赫兹,还有雕塑家多瓦尔生,他蓄着满头狮毛般的长发。他转过头来,笑容满面地向安徒生点头致意。

    剧演完了,幕布徐徐落下。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为什么全场沉默,还在沉默,安徒生心情紧张极了。他难受得几乎受不了了。突然,整个剧院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掌声延续了好长时间,安徒生激动得热泪盈眶。

    《混血儿》被译成了瑞典文。在斯德哥尔摩上演时,观众同样报之以长时间的掌声。游客把它介绍到瑞典的一些较小的城镇。一次,安徒生在瑞典隆德参观别墅,他受到了非常亲切、热诚的款待。一群大学生还特地为他举行公开聚会,发表演说,隆重地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热情地宣读贺词。对《混血儿》的这些热烈反响,是他没有料到的。

    在愉快的心情下,安徒生又在构思一部新作了。他要采用《一千零一夜》的格式来写。主人公是一个穷苦的孩子,他住在一条最狭小的巷子里,最高的楼层上。一天晚上悲哀地站在窗子跟前,打开窗扉,朝外眺望,高兴地看到一个圆圆的、和蔼的面孔,那是他在故乡所熟识的朋友——月亮,这位朋友,每天晚上出来的时候,都探望他几分钟,告诉他头天晚上或当天晚上看到的东西。他把这些都画了下来,画了33夜月亮给他讲的事情。第一夜讲的是印度发生的事,第二夜讲的是巴黎的事,第三夜讲的是德国的事……就这样,构成一部没有画的美丽画册,有如一颗一颗色彩独异的美丽的小珍珠。

    这篇童话构成了不太薄的一本书,题名为《没有画的画册》。1840年一出版,它就成了安徒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英国很快就出版了这书的两种译本,还把它变成了带画的书。一位英国评论家管它叫做《核桃里的伊里亚特》(《伊里亚特》是古希腊的一部著名史诗)。

    这本书在德国尤其受到欢迎,在那儿出版次数最多。登记新书广告的人们中,有一位指出:“这些‘画’中的许多张,为故事和小说提供了资料——是的,有天赋的想像力的人都可以借助于这些材料创作传奇小说。”的确,德国作家冯·戈伦夫人就使用《没有画的画册》的材料创作了她第一部传奇《美女》。

    这一年,安徒生到希腊和土耳其旅游。他感到希腊比意大利更崇高,更圣洁。那儿的大自然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神圣的印象。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古战场上,在这个战场上国与国之间互相斗争、彼此消灭。每一条干涸的河床,每一座山,每一块石头,都有讲不完的经历。他心潮澎湃,思想丰富得非笔墨所能形容。他感到,在这个世界上,上帝存在是为了维持竞争。这种竞争虽然迟缓,但世世代代还是向前推进。他在《流浪的犹太人》这个传说中发现了表现这个思想的根据。

    安徒生在雅典呆了一个月,于4月下旬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地球的另一面。他内心里产生了一片虔诚的感情,就像进欧登塞古老的圣克鲁德教堂所感到的虔诚一样。他想起荷马来,他的诗歌一直在这个世界上回响。君士坦丁堡像从海上升起的威尼斯,到处是一个比一个壮丽的清真寺。土耳其皇宫里射出的光辉使人头晕目眩。太阳升起,照耀着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景色十分迷人。他在君士坦丁堡呆了11天,在逗留期间正好碰上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生日,目睹了张灯结彩的华丽场面,他就像沉浸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讲述的那种梦幻般的环境中一样。

    安徒生第二次意大利之行和希腊、土耳其之行的感受十分丰富。回到丹麦之后,他以一种独特的风格,把几次旅行中所见所感写了一组童话,按国别分为九章 ,给它们题了个总题目《诗人的市场》。把他第一次看到铁路的印象、他沿海岸航行和在马耳他岛的停留,以及在平静的地中海上度过的辉煌的日日夜夜等等等等的感受,都写到童话里去了。这是愉快的情绪中产生的灵感。

    他回到哥本哈根,见到自己的亲爱的朋友们,十分高兴,出自内心地惊呼道:“刚回来这一刹那是整个旅途中最得意的时刻!”

    1841年8月,安徒生回国以后,就出版了这本书。其中包括《钱猪》、《永恒的友谊》、《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等童话。这本书在读者中广泛流传,并受到丹麦知识界最著名的人物的许多鼓励和褒奖。书很快又出了几版。他得到了一大笔稿酬。这本书很快被译成德文、瑞典文和英文,一直受到好评。

    这部童话集中的《钱猪》别具一格,幽默讽刺意味十分浓厚。婴儿室里的众多玩具中,数那钱猪最了不起。它肚子里装满了钱币,高高地站在橱柜的顶上,地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居高临下,神气极了。心想,我什么不能买到!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玩具们要做表演人的游戏,给钱猪发了一张请帖。那是顶顶尊敬它了,因为对别的玩具只口头邀请一声就行了。钱猪没有回答,不过大家明白,它高高在上,不用动地方就能观看全部演出。演出开始,大家谈了上流社会常谈论的问题:血统问题啦,铁路问题啦,政治问题啦,……接着演出木偶喜剧,木偶用长长的线牵着,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有趣得很。连钱猪看了,都想表示一下他的善心,在遗嘱上写上一笔,让那位最优秀的演员死后跟自己葬在一起。不用说,这对那位演员来说,是够荣耀的了。可是糟糕得很,钱猪还没有来得及立下遗嘱,就掉了下来,摔得粉碎了,肚子里的钱滚落一地。不过没有关系,另一只钱猪又上了橱柜顶上,站到了那高高在上的位置,仍然是那么神气十足。看得出来,安徒生对社会上那种拜金主义风气流露出一种十分忧伤的感情。

    英国出版家理查德·本利特把附有安徒生相片的英文版童话三卷集精装本以及早些时候出版的安徒生作品精装本送给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这位国王非常高兴。丹麦国内曾不断有人夸大安徒生的弱点,抹煞人们对他的好的印象,挖苦和贬低他的活动,对这种现象,国王感到十分惊异。奥斯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安徒生,他很受鼓舞。不过,现在一切风暴都过去了。

    丹麦的冬天生活丰富多彩,很富吸引力。在这个季节,安徒生总要在乡间消磨一些时间。他一到乡下都要写一些童话。当然,安徒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哥本哈根度过的。他同柯林的已婚子女们处得很好,柯林是他实际生活中的顾问,奥斯特则是他的文学事业中的顾问。剧院可以说是他的俱乐部。他每天傍晚都要进出于剧院。就在这一年,他接受了剧院正厅前排的一个座位。这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获得的一种待遇。在出版第一部较大作品后,他获得在剧院正厅后座就座,在出版第二部较大作品后,他获得进入演员的座位就座。……现在的他贡献了七部较大作品后,1840年终于获得了这样一个荣誉座位。他坐上他爱伦士雷革的邻座了。

    爱伦士雷革在丹麦文艺界是个大人物,在整个北欧也是个重要人物。作为丹麦最年长的诗人,他智力过人,天性诚实。他一直同情地注视着安徒生。记得有一天,他发觉安徒生遭到尖酸刻薄的指责而心灰意冷时,他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

    “别在意那些人瞎嚷嚷!”他说,“我告诉你,你是个真正的诗人!”

    爱伦士雷革真挚而恳切地正确评价写童话的诗人。安徒生记得有一天别人谈他作品中有拼写错误,企图贬低他,这时爱伦士雷革激动地大声说:

    “错误就是这些,它们不能代表他的特点,这丝毫不是主要标志。伟大的歌德谈到过的正是这样的小错误:‘让这家伙等着吧!’连改都不愿改它。”

    现在,安徒生的传记作者在《丹麦伟人祠》这部辞书中,已经把安徒生同爱伦士雷革摆到了并列地位。

    安徒生的新的童话不断问世。1842年新的一集童话第三部出版了,其中收了四篇童话。这一年安徒生还创作了剧本《梨树上的鸟》。爱伦士雷革赞美了这两部作品。

    尽管现在还远不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终点,但已出版的这些童话,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关于他的童话的好的舆论传遍了他的祖国,他的成就已得到公认。在自己的国土上,他已获得并且正在继续获得应该得到的一切。安徒生在自传中写道:

    “令人心神振奋的阳光射进了我的心田。我觉得欢欣鼓舞,并且充满了进一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大大提高本领的强烈愿望——即更加彻底地学习这类作品和更加专心地观察大自然的丰富源泉……”我们如果留意一下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的顺序,就会发现它们的构思越来越明确了,笔锋越来越犀利了,语调越来越自然了,寓意越来越深刻了。很显然,安徒生已经逮住金翅雀了。

    “像一个人一步一步地、辛辛苦苦地攀上陡峭的山峰一样,我在自己的祖国向上攀登着。……我这一生的酸甜苦辣对于我的发展和命运都是必要的。”安徒生后来在自传中给自己作了这样一个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