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俾斯麦传 > 第二十一章 公社·正式和约

第二十一章 公社·正式和约

在肩上的女子愤怒地望着所有的人。她的冷峻使很多男人感到无地自容。倘若法兰西民族完全由女人构成,那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民族啊!”骑兵们将因伤病而跌倒的俘虏枪毙了事。很多人还未捱到受审,就命丧黄泉。凡尔赛的俘虏囚禁处,环境恶劣,小仲马以他的身望和诙谐救了不少人。他说他根据法夫尔博士教他的相面学,可以断定在押人犯谁有罪谁无罪,结果他让很多人获释。从1871年8月以后,法国各地的军事法庭,花了好几年审判了近5万人。

    路易丝·米歇尔被判处流放到了新喀里多尼亚,在凡尔赛狱中候审时她曾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革命失败》:

    我们要回来的,浩浩荡荡的人群,

    我们要回来的,在通衢大道上趱行,

    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复仇幽灵,

    我们要回来的,让我们把双手握紧!

    ……

    她以无比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意志,熬过漫长的8年的非人生活后,终于又回到欧陆,重新投身革命……。

    1871年3月2日,德军总参谋部,向有关各部发出指令:鉴于普法初步和约通过,原拟在巴黎举行的胜利阅兵式,改在隆尚举行。1867年,拿破仑三世正是在这里款待过威廉一世、太子、俾斯麦和毛奇。3月2日夜,俾斯麦身着普鲁士军便服,独自一人到巴黎街头遛了一趟,此时他想到,拿破仑三世、欧仁妮、瓦列夫斯基伯爵乃至梅里美等人,他们对他都不坏,从私人情感来说,俾斯麦甚至对他们还有点好感。但是,政治是不留情的,战争就更绝情了。然而,割那么多地、赔那么多款!违背初衷,偏离目标之感油然而生,但这也是身不由己的。一个男人的指桑骂槐,几个孩子冲着他轻蔑的吹口哨,打断了他的沉思。心绪不宁中,他想抽雪茄,他向一位路人借火,按常理路人会给划上根火柴,但此人从嘴上取下烟卷,让俾斯麦自个儿去燃点,顿时,这支哈瓦那产雪茄失去了平日的香、纯。3月7日,俾斯麦乘火车回国,从此以后他再未来过法兰西。

    在旅途中,俾斯麦仔细地研究《初步和约》:

    1.法国同意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及洛林省东部给德国,计6区,1763村,人口1580474名。届时,两国将分别委派有关人员前往分立界址,并厘定地界与财产,若有归属不清之处,由国家仲裁。换约后,彼此各存地图一张。因贝尔福仍属法方,可将去年9月在柏林所绘地图之该处改色。

    2.法国应赔偿德**费50亿法郎,年内偿付1亿法郎,分两次偿付,每次5000万。余款3年分还,自换约日起。

    3.自法方国民议会批准《初步和约》之日起,德法双方即应定期将巴黎城内外暨河边各筑垒,西南15区,塞纳河右岸之军队尽行撤退。因法军皆南去,应准许法军在巴黎保留部队4万名,以管理各要塞筑垒。东北方德军驻地,自换约之日起,随时付款,随时撤军。按第2条,初次交纳5000万法郎之日,先退出巴黎近郊之地。两次付讫,即将北方驻军全数撤出。塞纳河东及巴黎东北要塞筑垒亦全数撤出。东部德法边界之驻军,待赔款50亿法郎全部结清,或法国先行交纳保据契票予德收执,德军即行全数撤出法境。

    4.德军所有驻扎之处,不许征军饷、收地租,德军由法方供其日用。

    5.法方割让之地,其人民生活流通一仍其旧,居住迁徙任其自由。割让之地内,法方不得行使其拘人治罪或擅理财产之权力。

    6.初步和约签订后,即行释放法军战俘,法方当备火车前往德境迎接。所需遣返费用,均按法方定制。

    7.正式条约实施之细则,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商定。

    8.正式条约生效后,各省德军驻地,由法方地方官员管理。德军食用,均由德方自行办理。德军驻地由德方派员征收税粮,与法方互相清算。

    9.和约定规,均需谨守,无论德方何人都不得有与和约相违背之条令。

    10.此10条应速呈波尔多国民议会,妥为集议,以臻完善。

    俾斯麦要法尔夫到布鲁塞尔来继续和约谈判。法夫尔4月10日在国民议会上发言假惺惺地说,俾斯麦建议给予援助以镇压巴黎公社,被政府婉拒。他放完了烟幕弹,就秘密地去了布鲁塞尔。

    5月6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俾斯麦与梯也尔、法夫尔就缔结正式和约进行谈判。俾斯麦红脸白脸、威胁利诱,时而好言相劝,时而疾言厉色。在条款的实施方式、赔款和偿付等方面,俾斯麦的要求更加苛刻。梯也尔无可奈何地说,简直做得太毒辣了。法国人发现,即使在协助放回俘虏帮助镇压巴黎公社方面,俾斯麦也不想把口子开得太大,他让法国能勉强控制局势,但能力并不很强时就住手。

    当时巴黎传唱着一首由德勒作词的讽刺歌曲《为一块牛排出卖巴黎》:

    投降万岁!

    大家来拍卖法兰西,

    资产阶级它只顾肚皮,

    俾斯麦先生正安稳地坐在城里,

    梯也尔会请他进驻巴黎,

    外交部长正拟定投降协议,

    吹牛计划特罗胥也放弃,

    阿乐萨斯和洛林与我有什么关系,

    那里我没有财产和土地,

    普鲁士人你如果想要拿去,

    我不受损失会介意,

    我对吃喝比国土更感兴趣,

    一个城市抵不上个老母鸡,

    何况老婆不喜欢我管闲事,

    投降万岁!

    管他妈祖国不祖国,

    烹调大师你快把菜给烧好,

    一块牛排就交出巴黎!

    1871年5月10日,《法兰克福和约》正式签字。然而,在和约签订3个月以后,俾斯麦私下对法国新任驻柏林大使加布里亚克说:“我不做任何幻想。我认为从你们手里拿走原本属于法国的梅斯是荒唐的。我个人并不想要割让。总参谋部曾问过我,是否能保证法国不会进行报复。我回答说,恰好相反,我确信,这次战争仅仅是德法之间将要发生的许多次战争中的第一次,在它之后必将爆发一系列其他的战争。于是,他们便说,既然如此,梅斯不就成了堡垒前的斜坡吗?在它之后法国是可以配备10万大军的,我们更要保有它。同理,阿尔萨斯和洛林也是这样:如果和平是持久稳固的话,那么把它们从你们手里夺过来干什么呢?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这些省份对我们是一个累赘。”加布里亚克说:“它们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波兰,一个有法国站在后面的波兰。”“是的,一个有法国站在后面的波兰。”俾斯麦深表同意地说。

    要说急功近利,当时攫取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确给德国带来了一些战略上的好处。只要法国人占有阿尔萨斯,他们便有了入侵南德方便的战略基地。信奉天主教的南德各邦,向来有强烈的反普鲁士情绪,对刚刚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是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在阿尔萨斯并入德意志版图之后,法国人便被抛到孚日山脉以西去了。此时,法德之间,除了沿莱茵河的边界以外,还耸立着大军难以通行的孚日山脉。这是阿尔萨斯在防御上的意义。

    与此相反,东部洛林具有的战略意义则是进攻性的。德国人在洛林取得了一个立足基地,使他们以最近的作战方向接近巴黎,从而可以采取1870年进攻的老套路。这就是经过所谓“孚日空隙”,即南面孚日山与北面阿登山脉之间的大平原,突袭巴黎。而转入德国手中的梅斯就是这个大平原的战略要地。

    出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战略利益上的考虑,出于政治服从军事的极端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的考虑,俾斯麦压迫法国与他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德国兼并法国的土地,使法兰西民族耿耿于怀,使法国人得到了一种在此之前从未能获得的一种向心力。《法兰克福和约》是世界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它埋下了33年之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批种子。

    1871年8月31日,法国国民大会宣告成立“共和政府”,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