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俾斯麦传 > 第十一章 铁血宰相·波兰

第十一章 铁血宰相·波兰


    俾斯麦对波兰的立场,从1861年2月26日写给他妹妹的信中可见一斑。当时华沙发生请愿,沙皇下令开枪打死打伤了十多人。俾斯麦说:

    “把波兰人狠狠地揍一顿,使他们丧失生存的勇气;我十分同情他们的处境,可是我们既要生存,就只好把他们消灭掉;狼之所以为狼,是上帝创造的,狼自己又有什么法子呢?但人们只要有可能,仍要把狼射死。”

    俾斯麦解决波兰问题的出发点是想借此加强同俄国的合作,消除东方的后顾之忧,以利于将来普鲁士在南边或西边进行的战争,避免战线过长。他的眼光是放得很远的。俾斯麦采取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诡诈策略,即是让阿尔文斯列本签订一个协议,即俄**队可追击到普鲁士领土上来打击波兰人。俄认为镇压波兰叛乱根本无须普帮忙,两**队各自沿国界巡逻将叛乱分子消灭就可。普要签订《阿尔文斯列本协议》,似乎亲善得过火,俄感到协议有弦外之音,俾斯麦可能耍了什么花招。果然,不久俾斯麦就煞有其事地将“秘密协议”的内容泄露一些出来,并使人感到“秘密协议”后面还隐藏着普俄勾结的许多条款。

    拿破仑和帕默尔顿认为,根据维也纳会议精神,“会议波兰”并不是纯粹的俄普两国内政。2月中旬以来法就不断与奥和英磋商,打算在柏林提出联合抗议,法还有在庇护波兰的借口下发动战争的打算,以便掠夺莱茵河左岸的领土,并乘机巩固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外交大臣德鲁安认为,应把矛头对准《阿尔文斯列本协议》的首倡者普鲁士。消息传到柏林,俾斯麦和威廉有些慌张。沙皇知道后大笑道:“我们可爱的俾斯麦首相是个大傻瓜,这是他自作自受。”但几天后俾斯麦说:“别高兴得太早,看谁笑在最后吧。”

    英国在柏林提出抗议后,并不想过于为难普鲁士。4月17日英法把矛头正式对准了罪魁祸首,俄国外交大臣戈尔查科夫接到了英法抗议照会。奥地利也对俄国提交了照会。但是,不久沙皇依戈尔查科夫之计,终于逃脱危机。戈氏之计也很简单:1.修好普鲁士。2.镇压波兰人。次年,起义即被镇压,危机得以平息。

    其实,1863年到1864年,英法奥也不可能对俄开战。那时法国正忙于对墨西哥的战争,使其无暇东顾。英国仅唆使法国与俄国作梗,更不愿意与俄国开战,它们关心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美国战争态势。奥若英法不动,亦无能为力单独抗俄。

    俄皇一想起克里米亚战争阴影,便觉当年俾斯麦力主普善意中立之可贵。看来俄国在欧洲有普鲁士娘舅撑腰,有原俄国宫廷宠儿俾斯麦代为折冲倒也不坏。1863年6月以来,人们公开谈论俄普结盟时,俾斯麦成了欧洲政坛的明星。俾斯麦在公开场合谦逊地说:这次外交的胜利转折,要归功于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产生的政治分野。至于他自己的运气嘛,那完全是捡来的。但在私下场合他不无得意地说:每个人,因而也是每个外交家,往往有这种情况,他很走运,但幸运偏偏从他身边溜过。巧妙的外交家与愚笨的外交家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能够及时抓住从他身边飞过的命运女神的衣襟,而愚笨的外交家只好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