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传 > 第二十六章 放弃私有购产·饥荒

第二十六章 放弃私有购产·饥荒

她不放心。可是不久她自己也投身于这件工作了。11月3日,她给《俄罗斯新闻》写了一封信,呼吁捐款救济饥民。这封信所有俄国报纸都转载了,国外报刊也转载了。她在这封信里说:

    “我们全家都分散到各地去救济灾民去了。我的丈夫托尔斯泰伯爵和两个女儿目前正在丹科夫县组织最大数量的免费食堂或者像老百姓所叫的‘孤寡收容所’。大儿子二儿子在红十字会服务,有效地帮助着切尔诺县的人民;三儿子到萨马拉省去开办尽可能多的食堂。

    “我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不得不留在莫斯科,只能在物质上帮助我一家人的活动。但他们的需要量太大了!单独的个人是无力满足这种需要的。而此刻你咽下肚的每一小片面包,你在温暖的房子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势必提醒你:此时有人正在饿死。我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自己的孩子哪怕有一点点的痛苦神色,我们也受不了,难道能面对灾区母亲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女饿死冻死的那种麻木发呆、痛苦万分的表情而无动于衷吗?”

    不到两个星期,托尔斯泰夫人就收到了13000卢布。11月4日,她写信给丈夫,讲述了捐献中出现的许多动人场面之后,说:

    “我不知道你们大家怎样看待我的行动。但是坐着不参加你们的行动,我感到寂寞。我从昨天起甚至觉得身体也好些了。我在账本上登记,出收条,道谢,和群众谈话,很高兴能帮助你们扩大事业,虽然是用别人的钱。”

    11月初,托尔斯泰给《莫斯科新闻》寄去了第二篇文章 ——《可怕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使他不安的问题:“俄国的粮食是否够吃到新粮下来?”

    托尔斯泰身边开始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者——大学生和热切希望能在救灾活动中贡献力量的青年。政府对托尔斯泰的活动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图谋推翻政府。波别多诺斯采夫在给皇上的奏章中说:“……我国也有不少人,尽管不是别有用心,然而却没有理智,他们趁着饥荒的机会,以救济为名宣扬自己的信仰和虚妄的社会理想。托尔斯泰就这个题目写了一篇愚妄的文章 。这篇文章自然不会在它所要刊登的杂志上问世,但人们自然会竭力传抄……”

    《莫斯科新闻》上出现了攻击污蔑托尔斯泰的文章 :《托尔斯泰伯爵大人的一家》、《托尔斯泰伯爵的计划》、《向扰乱社会者进一言》。

    托尔斯泰夫人激动起来,她立即写信告诉丈夫,同时还要写信给内务大臣,指出《莫斯科新闻》的做法是在煽动革命,把托尔斯泰、格罗特、索洛维约夫跟利用人民灾难搞政治名堂的自由主义政党等量齐观,只能助长自由主义政党的声势,这在目前是可怕的,甚至是危险的。

    在另一封信里,她告诉托尔斯泰,说出版事业管理局向所有报纸发了一道命令不准在任何地方刊登他的文章 ;还说,关于食堂的文章极其需要,文章写成后,可署塔季扬娜·托尔斯泰娅的名字或者由她拿着找皇上批准;还建议他文章里多注入一些感情。

    托尔斯泰寄给英国人狄龙的关于饥荒的文章摘要在国外发表后,《莫斯科新闻》又译成俄文并加上注解发表出来。该报指控托尔斯泰宣传社会主义,企图号召人们推翻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于是出现了逮捕托尔斯泰、把他关进苏兹达尔修道院的议论。

    于是出现了污蔑托尔斯泰及其信徒的流言蜚语,说他们是“反基督的儿女”,说他们不信上帝,不做祈祷,等等,挑拨离间他们跟农民的关系。

    托尔斯泰及其助手受到了严密监视。

    托尔斯泰的信徒遭到搜查和逮捕。

    对托尔斯泰的诽谤和威胁使在宫廷里颇有影响的堂姑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不安起来。她亲自劝说皇上不要把托尔斯泰关进修道院去。

    托尔斯泰根据夫人的提议写了批驳《莫斯科新闻》的文章 。

    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而有成效地进行着。不仅俄国所有的好人都支持托尔斯泰,积极捐款,而且国外也不时有人来访,捐款捐物救济灾民。

    在救灾工作的现场,托尔斯泰上午仍然继续写他的《天国在您心中》,两个女儿像往常一样替他抄写。

    1892年秋,托尔斯泰把别吉切夫卡地区救灾工作交给比留科夫领导。

    1893年秋,托尔斯泰赈灾工作结束了。他把比留科夫起草的总结报告修改好,寄给了《俄罗斯新闻》,发表时署名是托尔斯泰和比留科夫,日期是1893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