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释迦牟尼传 > 第七章 深山寻师

第七章 深山寻师

的院落,地虽不宽,种有奇葩异草,别有洞天。小院角落里,有一只浑身毛须似雪的白猿和一条盘蜷着身子的巨蟒。那白猿远远相窥,而那条巨蟒直竖着头,慢慢蜷动。一见之下,悉达多禁不住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别怕,只管走吧。”老主人喃喃地叮咛:“这些灵物被我驯养得非常善良。它们非但不伤人,平日还喜欢跟人亲近哩!”

    这可真是人间最高的境界,善恶融于一体,人兽交融不二。甬道尽处,便是一个宽敞的石洞,只见内中陈设简朴,洁净轩敞,桌椅青一色是石头叠成的,布置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几个人坐下后,二老因多年不见,自有一番契阔。谈话之间,跋陀罗尼吩咐随从将厚礼奉上。毗奢密多罗老人这才回转话锋,与悉达多交谈。老少渐渐谈到学问上,悉达多对答如流,语透睿智,言简意赅。老贤者听了,喜欢之情,溢于言表。他原以为这个五官慈祥、面方如田的王子,虽然貌相聪慧,然而在王宫中养尊处优,游手好闲,不会有多大学问。想不到,这位王太子博学多才,气度超凡,对谈到的诸多科门,不仅见识独到,而且信口答辩,顿发灵感,出语惊人。老贤者喜出望外,庆幸收到这样一位不凡的弟子。

    最后,老人望了望昏暗的室内,两只目光锐利的眼睛凝视着自己未来的学生,沉吟有顷,问道:“请问太子,请你说说看,这石屋里面黑暗吗?”

    悉达多昂起头来,望了望这黑沉浓重、不透阳光的室内,摇摇头:

    “师傅,我看这石屋里非常明亮,阳光普照,大放光明。”

    老人听了,仰面哈哈大笑:“你这个年轻人,怎么不说实话呢?这石屋里昏昏暗暗,影影绰绰,你怎么反倒说大放光明呢?”

    “师傅,我说的是实话。”太子沉着冷静,细声慢语:“你看,这石屋里的黑暗并不存在,只是阳光没有透进而已。只要把灿烂的阳光引到我们心中,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光明。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也会在眼前出现一盏明灯给我们引路。所以我说,现在这石屋里阳光普照,大放光明。内心清净,一切清净;内心光明,一切光明;内心淫暗,一切淫暗。早明心性,得成正道。”

    两位老师傅一听,大为震惊。毗奢密多罗的脸上没有一条皱纹不溢出笑意;跋陀罗尼乐得满面生辉,他庆幸自己没有枉费心血,培养出这样一个慧性超群的高徒弟子,断定在毗奢密多罗的门下继续深造,前途无量,定成正果。

    这位年轻的觉悟者,以他的禅语思维,一语道出了“百千三昧,无量妙意”。心,心,心!知音难遇,知心难求。几句精辟的答辩,字字包含着鲜明的佛陀个性,句句洋溢着深邃的真禅哲理。毗奢密多罗见悉达多出口不凡,当即就收下了这位功德兼隆的王太子。

    这一天,想得最多的是毗奢密多罗老人。此番相会,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能用心血培养悉达多这样的奇才,乃是造三世之福,几世之缘。于是,老贤人收下聘礼,答应与悉达多同返迦毗罗卫国持教。请悉达多一行到山麓下等候。多则两天,少则一天,老人准定下山与他们同返王都。

    分手前,老人吩咐童子给客人们取来一盘山果,以备他们在路上充饥,然后宾主才在石屋门前各自分手。跋陀罗尼和悉达多等主仆四人,循着旧路下山。来到山麓时,已经是夕阳斜照时分了。一伙随行人员见他们缓步回来,招呼迎接,一同走进已经安置好的帐篷里。

    悉达多经过了整整一天的山路奔波,翻峰越岭,起劲攀登时,倒也不觉着劳累,如今休息下来,心也定了,才觉得疲乏无力,筋酥骨软,一躺在虎皮毯子上,就沉沉入睡了。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曙光微明的清晨。他起身走出帐篷,抬头一看,见晓星隐没,朝云铺岫,一片片濛濛的雾气笼罩着奇峰耸拔的山谷。他忽然产生一个念头,如果能留在这密缔大山里,潜心学习,领悟人生,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傍午时分,只见毗奢密多罗老人,背着一只装满了书籍的竹箧,飘飘欲仙,手拄着竹杖,从云缠雾绕的山峦中闪现出来。悉达多第一个迎上前去,劈头就说明了他刚才脑海里产生的念头。老人听了,禁不住一怔:“太子,你是想留在这密缔山里,让我在这里给你讲学,从此再不回王城了?”

    “是的,师傅,我实在不愿意回去。这山野里太幽静,太令人留恋了!”

    老人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净饭大王特为太子厚礼聘师,请我到贵国京城里给你设坛讲学。如果我把你留在这里,那不是欺骗君王吗?有欺人之意,怎么能修正内心,实现自性呢?”

    老人的口气不容置疑。太子无言以对,再不吭声。

    于是,悉达多便吩咐随从们备好车骑,卸了帐篷,一簇人马向归途进发。一路上,晓行夜宿,奔驰不息。当抵达迦毗罗卫国京城郊外20里处时,悉达多派一随从,飞马入城,告知净饭王,说毗奢密多罗师傅已应聘前来。飞骑去后,他们一行人缓缓前进。当人马进入京城时,王公大臣们已奉净饭王之命,在城内夹道迎接,引入宾馆休息。当晚,由众大臣设宴款待,为远方来客洗尘。

    第二天,净饭王将毗奢密多罗老人宣至殿上,正式封为国师。悉达多礼拜后,全朝设宴,君臣陪侍,以示隆重,共乐一天。晚上,送毗奢密多罗老人到藏经阁休息。

    为了实现普渡众生、济世治国的雄心壮志,悉达多又要开始在无涯的学海中苦搏了。然而,当晚却从新宫里传出哀伤的哭声,那是耶输陀罗公主在哽咽低泣。她听说丈夫从遥远的地方回来,却怎么也看不见丈夫的踪影。情真意切的耶输陀罗公主,自从悉达多去后,她热切地盼望着丈夫早一天归来。等待和盼望,在年轻妻子的温床上,是那么富于温情和热烈,像阴雨连绵期待灿烂的阳光,像寒冷期望着春天。她朝夕思念,总算是把丈夫盼回来了。可是当夜,悉达多却陪着师傅毗奢密多罗休息在藏经阁里。在太子看来,所谓恩爱夫妻的久别重温,那仅仅是倏然即逝的虚幻云烟,不如与贤人哲士哪怕谈上一分钟的学问。

    第二天清早,太子的前师跋陀罗尼老人便向净饭王告别。净饭王再三挽留,老人执意要走,国王当殿赏赐他锦袍一件,白璧一双,黄金两块,以酬谢老人的功劳。当天,悉达多与文武大臣,一齐送老人出城,并在郊亭赐宴叙别。

    跋陀罗尼老人与悉达多相处几年,从前这位老师对他教诲不倦,这一次又为他千里跋涉,聘来一位博学盖世的名师,如今分别,悉达多顿觉怅然若失,难舍难分,竟然忍不住地抽泣起来,握着昔日老师的手,泣涕涟涟,哀不成声。

    “太子啊,”老人慨叹着,“你一向性格坚强,怎么今天抹起眼泪来了?”

    “老师……”悉达多拭干腮边泪,“从前经过你老人家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人的自心本来清净,人的自性本来慈悲,只因世事的纠缠和声色的沉迷,而不能解脱。往日,经过你老人家的辛苦启蒙,我才渴望着来日用艰苦的参修能悟得人生的究竟,苦海渡舟,拯救众生……”

    “我真庆幸你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老人不胜慨叹,“如果你我徒师缘分未尽,来日总有相会的一天。”

    老人向太子推心置腹,说他现在的师傅毗奢密多罗的道德和学问,胜过自己几十倍,希望太子以待旧师之心待新师,虚心向学,勇猛精进……回头太子又送老师十里,直到看不见老人身影时,才转身怅然回到郊亭。

    按说,毗奢密多罗老人在藏经阁里休息几天后,就该给太子设坛讲学了。悉达多也急不可待地想聆听师傅的开示,继续深造。不料想,这位备受尊敬、博学深奥、用香车玉座聘来的师傅,把他装满书籍的竹箧束之高阁,不仅无心讲学,反而竟日背剪着双手,在王宫幽苑里到处东游西逛,见人就无休无止地闲谈畅侃,好像一位悠闲无事的食客,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来到这萧墙粉壁、画栋雕梁的王宫里,闲度他百无聊赖的桑榆暮景。

    这可把悉达多急坏了。有一天早晨,他来见毗奢密多罗老人,神色焦灼地问道:“师傅,请问,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讲学问?”

    “唔,不要性急,不要性急。”

    老人捋着白花花的胡须,心不在焉地回答。悉达多见老师傅胸有成竹,也就不便再问了。

    几天来,毗奢密多罗在王宫里闲适的游逛中,耳闻目睹很多事情。他震惊地发现,在这金碧辉煌的王宫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震颤心魄的悲剧:一个宫女因逃出王宫,想在乡里完成她的婚事,以告慰父母的成命,结果被王室派人捉回,罚以宫刑,她在疼痛忍无可忍的折磨下,黑夜投湖自尽;有一个王宫官宦患了痔疮,因医治无效,令一个小宫女日夜为他舔痔,以解疼痛;有一个近臣为了得到净饭王赏赐的玉杯,竟杀了一个幕僚的全家。至于王宫内妃子们争风吃醋、寻死觅活,近臣们争权夺势、生杀予夺的事情,几乎每天在这里层出不穷。大概是御花园翡翠湖里冤鬼太多,每天夜晚都听见猫头鹰的叫声,好像鬼魂的哀号……这富丽堂皇的宫殿,原来隐藏着一座血腥遍地的地狱。然而,在每天夜宴的酒席上,听到的却是权臣们的开怀畅笑……宫女们的纵情欢歌……

    毗奢密多罗老人在这里看到了良知泯灭,人心污秽。没过几天,人们见他捉来一只猫头鹰,放在藏经楼的鸟架上,日夜逗养着。此后他每天吩咐侍者到处去寻找梧桐果,作为这只丑鸟素日的饲料。净饭王奇怪,特来问他:“尊敬的国师,这夜猫子本是不祥之鸟,叫声难听刺耳,不知国师为什么喜欢?而且还要用珍贵的果子喂养它?”

    老贤者指着架上的鸟,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有所不知,臣用梧桐果子喂养它,是希望它能像凤凰鸾鸟一样,叫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什么?”净饭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国师,你说什么?叫猫头鹰吃了梧桐果,能唱出凤凰鸾鸟的声音?”

    “是的,国王陛下。”

    净饭王禁不住仰天大笑:“哈哈,猫头鹰就是猫头鹰,慢说是梧桐果,即使吃了天上的飞龙蛋,怕它也叫不出凤凰鸾鸟的声音!”

    国师听了,若有所思地开悟净饭王:“既然如此,我对陛下有一点肺腑之言,不知道当不当说?”

    “国师谈吐广博,意境高深,请尽管直言吧,朕洗耳恭听。”

    “众所周知,猫头鹰的生性,是不可改变的,即使用梧桐果,甚至用飞龙蛋喂养它,怕它也叫不出凤凰鸾鸟那种美妙的声音。这个道理,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朕怎么能够不懂呢!”

    “既然陛下懂得,那么请问,王宫中有一些官宦权臣,尽是声色淫荡之徒,横行暴戾之流,而陛下却极其娇惯宠爱,奉养他们精养的宴食,赏赐他们锦缎的袍衫和镶有珍珠玛瑙的桂冠,希望他们个个成为忠臣义士。这与用梧桐果喂养猫头鹰,而又希望它叫出凤凰鸾鸟的声音,有何不同呢?”

    老贤人寓意深刻,一针见血。净饭王豁然开朗,顿悟茅塞。当即令人拿来黄金珠宝,赏赐老人,聊表谢意。并当面表示,今后再不与那些祸国殃民的权臣沆瀣一气,决心行使自己的王权,驱除邪风,树立正气,济世救国。

    悉达多当天才惊悟到,原来老师傅是有意警示国王,昭告天下。

    智者尊严,能者不怠。打从第二天清晨开始,藏书阁里就传出悉达多琅琅的读书声。贤者毗奢密多罗开始讲学问了:“天上天下,无限时空,唯我独行,不二无穷。个人生命是汪洋一滴;众体生命乃无涯之海。因而人生是瞬息相,而生命是永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