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卓别林传 > 第二十四章 喜剧皇帝在伦敦拍《一个国王在纽约》

第二十四章 喜剧皇帝在伦敦拍《一个国王在纽约》

笑,唯独国王一付冷面孔。后来他实在忍不下去,一笑线全绷开……

    一天晚上,他在饭店门口发现一个小孩(卓别林四子迈克尔饰)。是他那次参观一所“进步学校”时见过的,据称那里的学生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当时这个叫鲁伯特的小家伙在读马克思的书,现在他因父母被“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收审入狱而无家可归。国王安慰他,带到自己房间洗澡、烘衣。于是,小孩被人误作国王的侄儿。“鲁伯特王子”便代国王接见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结果其过于激烈的言语惹怒他们,国王只好送他回校。

    新闻界马上造谣,说国王包庇“小赤党”,密探马上围住他与大使。他们想逃离美国,夏多夫糊涂地在“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传票上签名,还以为是别人要留作纪念。

    既然在传票上签了名,国王只得出庭接受传讯。他在电梯里将手指按错一处,伸进了消防笼头箱拔不出。耽误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才拔出来,手指头仍卡在消防水管里……

    他急忙跑到法庭,举起右手宣誓,手指上仍套着消防水管。走廊上的消防队员发现了水管在外面,以为着了火赶快接上水宠头。水管突然喷出水柱,国王控制不住,将法官、记者、旁听人包括国王的律师,冲成了落汤鸡……

    国王被当庭宣布为“友好的证人”,免予起诉。皇后此时回心转意。国王决定立即离开美国,也不留恋美貌女郎。去机场途中,他顺道去“进步学校”与鲁伯特告别。小孩为救父母已向调查局供出了他的赤色分子朋友,校长夸奖说“你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鲁伯特却感到羞愧,用胳膊挡住流泪的脸……

    夏多夫国王带着忠诚的大使上了飞机,飞回欧洲……

    通过“一个国王”在纽约的遭际,来淋漓尽致地讽刺“麦卡锡主义”和“非美活动调查”,这真是卓别林的一大发明。他所扮演的国王夏多夫,简直是个现代的堂·吉诃德。这个新的银幕形象的更广泛的意义在于,揭露与反对虚假、伪善,争取和肯定民主、自由,维护人道主义、人类尊严。

    影片无疑激怒了一些美国人,卓别林在萨伏依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时,美国记者去得最多。《法兰西晚报》的伦敦通讯员报道:“会刚一开始,美国记者就发动了攻击……几乎像吵架的样子。……指责他不该拍摄一部有倾向性的反美影片。卓别林气愤地回答道:‘我就应该听凭欺弄而毫无反应?我没有攻击美国,只是攻击一小撮心怀不善的人。’”

    有的美国记者又老调重弹说,他在美国挣了一大笔钱。卓别林说:“说我在美国发了财的人,真是自欺欺人。我的收入有四分之三向来是来自欧洲和亚洲,我在美国得到的最大的‘赏赐’就是从我那里抽取所得税,税率常常是100%。说实在的,我倒是一直是你们国家的一个好主顾。”此言确凿,虽然他1952年已经离开了,但对他的《舞台生涯》一片在欧洲所赚的钱征税,一直计算到了1955年。

    第二天,卓别林在他华贵的灰礼服上,佩挂上法国授予他的玫瑰型的荣誉军团勋章 ,出席“伦敦外国记者联合会”举行的午宴。这个团体向来只招待政府首脑、各国外长或世界知名的政治人物,这次特别邀请了卓别林。300多位各国新闻界代表,听他对政治问题的回答:

    《一个国王在纽约》绝不是一种政治宣传,它只想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而已。我并不认为‘驱巫活动’(“非美活动调查”与驱逐进步人士)和它所造成的有毒的气氛,已经大大改变了美国的面貌。我根本不相信我的影片能给美国带来任何损害,它的用意是为美国服务,而不是伤害美国。

    我曾在这个国家里愉快地生活了30多年。普通的美国人是勇敢的、非常可亲的。说我憎恨美国,那是不对的。我热爱它,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但是我对那种对待我的方式,对一小撮人强加于别人头上的某些事情,例如告密等等,则毫无好感。美国无论怎么说还是强大的,它经受得起讽刺。

    我并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我也不是一个知识分子。我更不是一个**者,甚至也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读卡尔·马克思的著作。而人们还可以说我是个资本家哩,因为我出卖我的影片。像我这样一个人,最关心的东西就是人的尊严。如果你们一定要给我加一个什么头衔的话,不妨把我称作无政府主义者,或者不如称非正统主义者。我今天是,将来也永远是一个不可改造的浪漫主义者。

    卓别林在影片中,写了一句对夏多夫说的台词“你虽然是一个国王,但你却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这句台词稍改一下,即是他本人的写照“你虽然是电影世界、喜剧王国的国王,但你却是一个真正的民主斗士。”1957年9月12日,伦敦贴在双层公共汽车上的海报就是这样写的“《一个国王在纽约》,喜剧皇帝最近完成的一部最轻松的影片”。

    9月12日当晚,这部片子在里赛斯托广场电影院首映,并为英国盲人募捐,最佳位子票价达12英镑。但1500座销售一空,因为约3000人在维持秩序的50名警察面前争购。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在旁边一家影院献映新片,尽管也有50名皇家空军军官和20条警犬捧场,却受到群众冷遇。

    68岁的卓别林和乌娜带着3个孩子出席了首映式。8岁的约瑟芬在人群中挤丢了,一个门卫找到了她,把喜剧皇帝的小公主送进父母的包厢,引得观众们齐声欢笑……翌日起,影院外排成长蛇队形的购票者有增无减。

    9月下旬,卓别林夫妇到意大利乡间小住,并为罗马报界放映《一个国王在纽约》,又引起不小的轰动。

    影片在法国的首映式,10月23日在欧洲最大的影院“高蒙宫”举行。5000多热情的观众出席。放映结束后,5000多人声震“高蒙宫”:“好啊,夏尔洛!下次再见!”最公正、宽容的观众和电影评论家,总是在法国。

    《一个国王在纽约》被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和法国影评家认为,是一部莫里哀式的喜剧杰作。它与卓别林其他巨片,一齐在世纪的影坛上放射着灿烂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