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卓别林传 > 第五章 卡尔诺的青年幻想家

第五章 卡尔诺的青年幻想家

手杖下意识地挥上去。结果是人刚站好,手杖挥在一个吊球上,这球“叭”地反弹到他脸上,打得他东倒西歪,手杖又扬起来从侧面给他脑袋一下,观众们哄堂大笑,乐不可支。他从从容容、轻松自如地演下去,裤子不知怎么褪下去了,一颗钮扣也丢了。他四下寻找,假装捡到了什么,拿起一瞧,马上气呼呼地扔掉:“这该死的兔子!”观众们笑个不停。韦尔登一出场,卓别林又激动地搂着他,悄声细气地说:

    “糟糕,给我一根别针扣住裤子,快!”这些插科打诨,都不曾排练过,是卓别林自己的创意,也为韦尔登出场之后两人的表演创造了条件。

    演出非常成功,卓别林下台后,演员们都与他握手祝贺他。那天晚上,卓别林在回家的途中,倚在威斯敏斯特大桥的栏杆上,看着夜色中闪亮的河水,静静地流向远方,心中快乐的简直想哭,这次成功又是他的一个人生转折。

    第二、三天晚上,卓别林一出场,掌声就响起,高明的观众并不歧视有才华的年轻演员。于是卡尔诺先生,提前与他签订了演出一年的合同,每周付酬4镑。

    《足球赛》在伦敦上演了1个多月,然后赴各地巡回演出。韦尔登扮演的喜剧角色,是模仿兰开夏郡痴呆型的傻瓜,这类形象在英格兰北部有剧场效果,但到南部地区就不太受欢迎了。相比之下,卓别林却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颇有些喧宾夺主。这刺激了韦尔登的妒忌心理,把自己受到观众冷淡的气,发泄到卓别林身上。在戏中一些地方,他要打卓别林扮的角色的耳光,是假装打在脸上,由别人在舞台侧幕拍出巴掌声。但韦尔登借这个机会打真的,特别是有次剧评家批评了韦尔登而赞扬了卓别林的演技后,韦尔登醋意大发,在演出时重重抽打卓别林,以致打得他鼻孔流血。事后,卓别林只有警告这位名角,如对方再敢这样,他就会用台上那哑铃砸其脑袋瓜。

    在卡尔诺剧团的这几年,卓别林刻苦训练,精益求精;努力把戏剧、杂技、戏法、歌舞、插科打诨、令人发笑或使人流泪忧郁的笑,自然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一种别致、清新的风格。他演艺大进,年纪轻轻便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之一,在丑角这一行中他挂头牌。

    1909年春,法国巴黎的“女神”剧场邀请卡尔诺剧团去演出。卓别林随团第一次出国,固然非常激动,还有一点因素,就是他以前听一位叔叔夸耀说:英国的卓别林家族,是一位18世纪初法国将军的后裔。在“花都”巴黎豪华富丽、金碧辉煌的女神剧院观看他们演出的,有珠光宝气的印度王子赳赳武夫的土耳其军官、美丽优雅的法国太太、小姐。

    大名鼎鼎的德国作曲家、印象主义派音乐创始人德彪西,在看了卓别林的戏后,把他请到包厢见面,夸他“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和舞蹈家”、“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卓别林诚惶诚恐,他知道自己距离真正的艺术家还有一段路程,因为他连德彪西这样一位真正的大音乐家都还不知道呢。

    这时,他觉得自己那几下子不过是雕虫小技,在英国的发展似乎到头。他很早就辍学打工,没读过什么书。如果老是在英国演丑角,一旦失败除了去干一些粗活以外,就没有什么机会去做别的事了。但若能换一个环境,例如越过大西洋去美国,去那个独立了106年的新兴的移民国家,说不定有更光明的前景。

    恰在此时,卓别林主演的新编短剧《溜冰》正走红时,卡尔诺剧团美国分部经理里夫斯回到英国。他来物色一个喜剧演员,准备带到美国去演出。他看了卓别林的戏后,向卡尔诺先生提出要这个人。卡尔诺便挑选卓别林和《银猿》这出戏,赴美国演出。那年9月,卓别林随戏班乘船经加拿大到了美国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