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因评传 > 一、矛盾的历史观

一、矛盾的历史观

    刘因的历史观中,既有浓重的慕古。复古情绪,又有某些历史发展观,呈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

    (一)慕古复古情绪

    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人类最美好的时代在古昔--孔子赞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子歌颂小国寡民,激进如韩非子,虽然认为"世异而事异",但也说"上古竞于道德"。终战国之世,关于伏羲、神农、三皇、五帝等古代传说,已为各派学者所共同称道。至北宋,邵雍构造出"元、会、运、世"的历史观,更以系统的理论形式,说明历史是个不断退化的过程,人类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今天的一切都不如古代理想。这个思想被大多数理学家所继承,并且常常是他们用来批判现实(尽管是微弱的)的工具。作为一种历史观,其引导人们向后看的倾向无疑是应该批判的;但是,从思想动机说,他们并不是要把历史拉向后退,而是希图为批判现实提供事实或理论根据,借以矫正现实中的弊病(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由于封建时代可供士人选择的批判武器实在有限,所以这个武器便一再被人捡起。刘因深受邵雍影响,在历史观上也继承了这一思想,时常流露出慕古、颂古、复古情调。他曾就饰有饕餮图像的古器发议论道:饕餮之生于唐虞,犹水物之生于陆也,虽欲饕餮,乌得而饕餮???及世运降矣,人道晦矣,淳者漓而和者戾矣,《关雎》、《麟趾》之意息,而"河图""凤鸟"之叹兴,饕兮餮兮,此其时也。这是说,在唐尧虞舜时代,饕餮这种恶兽虽然也有(他说这是阳中之阴,所以不能绝),但却不能为非作歹。降及后世,人道晦暗,淳朴变为浇漓,和谐变为乖戾,像《关雎》、《麟趾》反映出的那种美善灭息了,连孔夫子都发出"河不出图,凤鸟不至"的叹息。在这样的混乱时代,饕餮这类恶兽便得以肆意妄行了。

    在另一篇文章中,他慨叹"古道不复",说:若夫后世,则虞有不知其姓,而颜有不知其名,颠倒侧媚,惟妍(一本作好)而已矣,而况于学者乎?呜呼!世变降矣,虽一艺之微,亦莫不然,可胜叹哉!①除细节不同外,其对历史的看法与上文同。他还说,在没有文字之前的时代是最质朴的("太古熙熙存太质"),发明了文字记事,便产生了麻烦("谁为结绳陷胶漆"),有了古代典籍,就更生祸端,"《三坟》《五典》生厉阶"②;甚至连花鸟也有古今之异,说:"世变日以文,花卉亦应尔。悬知太古时,其美未如此。"③至于歌颂和向往羲皇的情感,就更是经常流露于① 《书饕餮图后》,《静修先生集》卷三,页四七。《关雎》、《麟趾》,《诗 经》周南二篇名。《诗》小序有"关难麟趾之化,王者之风"的说法。 朱熹注以为,《关雎》言后妃(文王妃大姒)之德;《麟趾》言子孙宗 族皆化于善。

    ① 《篆隶偏旁正讹序》,《静修先生集》卷二,页二五~二六。

    ② 《王之才赴史馆编修》,《静修先生集》卷七,页一三六。结绳,语 出《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里结绳 当借指文字。

    ③ 五绝《牡丹》,《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二○四。

    笔端,什么"熙熙小乐国,梦想羲皇前"④,"北窗自古有秦皇"⑤等等,不一而足。

    作为历史观,这些思想确实没有什么新东西。不过,也应看到,它们不仅反映了对纯朴安宁自由生活的向往,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对后世以及元初现实中阴暗面的批判。

    ④ 《和归园田居》,《静修先生集》卷一二,页二四一。

    ⑤ 七律《夏日即事》《静修先生集》卷九,页一七○。

    (二)历史发展观

    刘因的历史观也具有复杂性。在一些诗文中,他突破了复古的历史倒退论,而承认后胜于前,今胜于古。如说:器饮代洼尊,巢居化安宅。

    凡今佚乐恩,孰非圣神迹。"洼尊"又作洼樽、汗尊,古代掘地为坎以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