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左宗棠评传 > 第二节"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

第二节"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

,此举开了近代中国向欧洲派遣留学生之先河。

    左宗棠提出"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的主张仅10年间便已初见成效,30年则大见成效,福州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及留学生在造船、开矿、通讯、铁路等行业和军事、教育、科技、外交诸领域都起到了骨干的作用。从船政局本身来看,船政前学堂学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已能独立地监造轮船,后学堂毕业生也能自行驾驶轮船,逐步取代了由旧式水师将弁管驾轮船的情况。此后,"制造船身学生魏瀚、郑清濂、吴德章,制造轮机学生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等六员","历制开济、横海、镜清、寰泰、广甲、龙威等船,均能精益求精,创中华未有之奇"。②船政学堂的驾驶人才掌握了远程航行的水平,他们"驾驶心细胆大","独当一面",且引起中外人士的赞叹。如由林国祥、邓世昌驾驶的"琛航"号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驶至上海时,登船参观的外国人评价说:"气象严整,修治清洁,督饬工役,训练士卒,井井有条。"①光绪二年(1876年),严复等人驾"扬武"号炮船驶往日本,开了中国近代首次军舰访问外国的先例,颇有影响。据记载:"福州船政局之扬武炮船,昨由烟台出洋,为练习海道起见,其至日本洋,日人颇生艳羡。嗣入内港,气势昂藏,足令日人骇异。……后回上海抵福州,满拟来春游历英美各国并欧罗巴洲等处。此举殊足壮中朝之威,而使西人望风额庆也。且此班生童其精进正未可量,虽此行为中朝所仅有,而中外皆欢欣鼓舞而乐观厥成焉。"②所以,严复对在船政学堂的学习生活是很留恋的,他说:"回首前尘,塔影山光,时犹呈现于吾梦寐间也。"③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严复从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毕业回国后,初在船政学堂任教习,后被直隶总督李鸿章邀往天津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成为一名军事教育家,后来又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调船政学堂毕业生罗臻禄为广东矿务委员。他转任湖广总督后,又调张金生、池贞铨、游学诗三人至湖南负责矿务勘探。丁日昌任福建巡抚时,派船政前学堂毕业生苏汝的、陈平国专司台湾电线的敷设工程。魏翰于前学堂毕业后赴法国留学深造,归国后经几年锻炼,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诚,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在海军人才方面,更是不胜枚举,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他们是:"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靖远"舰管带叶祖珪、"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来远"舰管带邱宝仁、"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平远"舰管带李和、"扬威"舰管带林履中、"超勇"舰管带黄建勋。因此,李鸿章在甲午战争爆发十年前就说:"闽厂驾驶、管轮学堂之设,用意极为深远,"①这是符合事实的评价。

    除福州船政学堂外,左宗棠还于光绪八年(1882年)底为"南洋接设电线,设立同文电学馆"加以筹画。他一面"饬派教习,招募生徒,学习电学、打报事宜;一面委员赴沪,向大北公司采购各项机器料物"。②这是左宗棠兴办的又一新式学堂。

    艺局的创办,无疑给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是,在晚清守旧心理的制约与影响下,新式学堂的学生常被称作"官学生",而受到以通过科举考试的"正途出身"为荣的社会观念的歧视。在《大清会典》的第六卷中划分官绅的出身为九等,艺局学生出身者排在进士、举人、贡生、荫生、监生、生员之后,列在第七位。因此,福州船政学堂招生时,报考者多为贫寒人家子弟,且有的学生入学后也出现过退学的事情。据载:"李景先,字欣,年十三应马江船政学堂试第一,既而寄家书求退学,专攻中文,……肆力于经史"。①所以说左宗棠在制订《艺局章程》时主张提高学生在校和毕业后的待遇是有远见的。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官学生"地位低下的问题。于是,光绪十年(1884年)国子监司业潘衍桐奏请特开"艺科"作为科举考试中的一科,"以储人才"。面对这种改革科举的呼声,顽固势力坚决反对,内阁学士徐致祥上奏主张"止开艺科",以"预防微渐"。他说:"近世士大夫议及西法,或歆羡弗逞,或逊谢弗及,积习移人,势成固结。彼必有一说焉,以上动圣听,傥或曲从,即隳大计,艺科不行,恐将来更有以铁路之说进者,以气球之说进者,谓不如是不足制敌御侮,在圣明洞鉴,原不惑于奇衺,而臣下愚忱,亟思防其微渐。"②针对徐致祥的谬论,左宗棠写下《艺学说帖》,在陈述了中国要抵御外侮,"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的道理,肯定了"艺学"宜行于中国之后,认为潘衍桐原奏所请特开艺学一科之说"则似可无庸置议",表示赞同。他提出了在科举考试中设置艺学一科的具体办法,指出:"惟登进之初,必先由学臣考取,录送咨部,行司注册,然后分发各海口效用差委,补署职官乃凭考核。立法之初,应由海疆督抚饬委海关道及侯补道员专司察验考生三代籍贯,具册开报,一呈送督抚,一由督抚咨送学政。其愿就文、武两途,由各考生自行呈明注册,听候学政考试,分别去取,移明督抚传验,会同出榜晓示。……至于取中额数,以应考名数为断,大约学额十名,取录艺事两三名。于学额无所损,而于人才则大有益,省虚文而收实效。自强之策,固无有急于此者。"①显然,左宗棠是想名正言顺地把艺学纳入科举考试的一科,这对于改革传统的科举制度可谓破天荒之举。因此,可以说左宗棠设艺局、改科举的教育改革思想,实为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广开学堂和变科举之先声。作如是评价是不过分的。

    ①《详议创设船政章程购器募匠教习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3册,第338-339页。

    ②《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3册,第342页。

    ③《详议创设船政章程购器募匠教习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3册,第337页。

    ①《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附清单,《左宗棠全集》奏稿,第3册,第343-344页。

    ①《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3册,第342页。

    ①《海防档》(乙)《福州船厂》,第1册,第59页。

    ②[清]严复:《送沈涛园备兵淮扬》,《严复集》,第2册,第364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清]严复:《<海军大事记>弁言》,《严复集》,第2册,第352页。

    ④[法]日意格:《福州船政局》,第17、21、29页。

    ①《复陈福建轮船局务不可停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5册,第231页。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四一。

    ②《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署理船政大臣裴荫森片》,《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5册,第381页。

    ①《申报》,1874年10月19日。

    ②《记扬武炮船出洋练习》,《万国公报》,第373卷,引自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第450-45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③严复:《〈海军大事记〉弁言》,《严复集》,第2册,第352页。

    ①[清]李鸿章:《请设海部兼筹海军》,《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一五,页三○。

    ②《南洋接设电线设立同文电学馆经费开单报销折》,《左宗棠未刊奏折》,第605页。

    ①《闽侯县志》,卷六七,页二四。

    ②[清]徐致祥:《止开艺科预防微渐疏》,《嘉定先生奏议》,上卷,第3页,宣统二年刊。

    ①《艺学说帖》,《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75-5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