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古典诗词漫话·纵放悲歌 > 老来慕童真

老来慕童真

    “风鸢”就是风筝。徐渭七十多岁时,画过几十幅小孩放风筝的图画,用来卖钱餬口。卖画是论尺寸的,郑板桥卖书画的告示《板桥润格》就标明:“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又附打油诗一首,有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画放风筝,极易画长,一根线往天上一拉,上头是风筝,下头是小孩,便成了中幅、大幅。徐渭有没有存这种滑头心思,现在难以判断,只是他留下的近三十首《题风鸢图》诗,无论写孩童还是写自己,都很真实。

    最早专写儿童生活的诗,是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左思这人不怎么可爱,到京城求富贵,遭人冷落,却在《咏史》诗里穷说大话。但他的《娇女诗》实是不错,那两个娇憨女儿,小的大约六七岁,大的十岁光景,贪吃,贪玩,好打扮,不肯读书,却爱卖弄,写得活灵活现。这种诗并不是写给小孩读的,是成年人自己从孩童身上触起的一种追忆和感想。人都要长大,长大了得到不少东西,又失去许多东西,尤其是那一份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心。因为不好明说,便借了写孩童来抒发。

    唐诗中这类作品不多。李商隐有一首《骄儿》,是套用《娇女诗》的格局。他过份夸耀自己儿子聪慧超人,前途无量,又说了不少大道理,丧失诗的味道。况且他那儿子也未见有甚出息。宋代诗词中,记述日常生活的成分显著增加,涉及儿童的作品也相应多起来,且趣味正是在童心的可羡。如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绝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辛弃疾有《清平乐·村居》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两篇虽不是专写儿童的,但都是拿儿童的顽皮天真作点睛之笔。那个捉柳花的孩子,那个卧在溪头剥莲子吃的小无赖,给杨万里、辛弃疾带来许多生活的趣味。其实,他们也想那么干呢!

    只是,一口气作几十首诗,写小孩放风筝或玩其他的什么东西,例子就不好找了。自然,这跟徐渭画《风鸢图》卖钱直接相关,但也不完全出于此。要知“童心”二字,明朝人是用来做大文章的。李贽的“童心说”,就是把“童心”扩大为人的自然之性、真实之心,以此反对一切固陋的成见和虚假的道德,实际是借标榜“童心”鼓吹人性解放。徐渭也指责当代社会充满虚饰:“天下之事,其在今日,无不伪也。”他晚年讨厌同俗人打交道,有时不愿见来访者,竟顶着门大叫:“徐渭不在!”所以,画风鸢图,题诗,就像李贽评《水浒》,特别赞赏毫无机心的黑旋风李逵,也是作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