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 第三节 人生处世的两极(7)

第三节 人生处世的两极(7)

诉这个人丛飞现在没有足够的钱帮助他。这个人立刻变了脸色说:“能帮就帮,不能帮就算了。我已经来了两次,他都没有同意帮我,看来他也不是什么‘爱心大使’,都是媒体吹出来的。”

    丛飞的朋友回敬他说:“难道帮了你就是‘爱心大使’,没帮你就不是,你不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自私吗?”

    帮了自己就是有爱心,不帮自己就没有爱心,这的确就是某些人的逻辑。在丛飞病重住院期间,甚至还有人打来这样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这不是坑人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丛飞助人是“捐助”得有些过度了,其实他完全可以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在些。房屋按揭贷款还款期限到了就该还,女儿的托儿费也要交,生病了更应该治疗。

    助人,固然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之上,但是也决不应该建立在损害自己利益的基础之上。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自己才有资格和力量爱别人,如果丛飞懂得珍惜自己,早点治疗,总不至于37岁就离我们而去。那样他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捐款捐物的数额也不会停留在三百万这个数目上,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去助人。

    丛飞助人没能量力而行,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结果。好人就要“好”到底,送佛就要送上西天,正是这种不近人情、不顾实际情况、任意对好人提出的超高标准的道德要求,毁掉了丛飞正当壮年的生命。

    显然,助人不讲条件、不图回报的极端思维模式,不仅存在于社会上很多群众和接受援助者的心里,也深深存在于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丛飞的内心中。

    事实上,就在丛飞病重弥留之际,他还在忧心忡忡地担心自己无法唱歌挣钱后那一百多个先前接受捐助的孩子的就学问题。丛飞的悲剧不仅是丛飞一个人的悲剧,更是全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