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 第七章 男人30,谨慎做事:避免掉进自掘的陷阱(3)

第七章 男人30,谨慎做事:避免掉进自掘的陷阱(3)

度相当高的鞋业公司的老板,他有一个弟弟叫蔡大亮,家住在农村。在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之初,兄弟二人凭借南方人特有的市场敏锐力,几乎同时看到了政府的富民政策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摆脱了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穿衣戴帽都趋向了商品化。于是,蔡大明和蔡大亮兄弟俩同时决定每人办一个制鞋厂。

    蔡大明说干就干,在他做出决定后,就马上行动起来,请来了师傅,招聘了工人,买来了机器,采购了原料,不出半个月,蔡大明就把产品推向了市场。而蔡大亮则犹豫不决,行动迟缓,他想先看看哥哥干的结果如何,然后再决定是否行动。

    蔡大明的制鞋厂的确遇到了未曾料到的一些经营困难,这些困难是任何人创业的时候都可能遇到的。更何况蔡大明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创业打天下的人,那时可供借鉴的创业经验也非常少,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但蔡大明并未被困难击垮,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灵活的头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一年之后,他的制鞋厂终于渡过了难关,给蔡大明一个满意的回报。

    这时,看到哥哥骄人的业绩,蔡大亮则后悔不迭。他经过痛苦的思考,最终还是办起了自己的鞋厂。然而,先机已失,当蔡大亮办鞋厂的时候,全国鞋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在温州、石狮、青岛、成都等地出现。蔡大明的鞋厂就早办了一年,这一年时间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客户和市场,而蔡大亮到至今仍客户寥落。

    到2000年蔡大明已在全国建起了自己的庞大行销网络,拥有资产数亿元,而蔡大亮由于没有订单,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他只能为哥哥的鞋厂进行加工,资产连哥哥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这就是立即行动和拖沓不决的巨大差别。兄弟俩同时看到了机会,几乎同时作出了相同的创业决定。不同的是,蔡大明的行动准则是说干就干,蔡大亮的行动准则则是在有了**成的把握后再动手。蔡大明的行动准则是非常积极的,尽管他的行动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他的行动本身就可以弥补行为的缺陷,因而成功率非常高;蔡大亮的行动准则表面上看起来很稳妥,但这种稳妥往往却以失去机会作为巨大的代价。

    常有人这么说:“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想法永远都只是想法,不会成为现实。一个业务员要成功,必须拜访无数的客户。如果不知道顶尖的业务员一天拜访多少个客户,那么你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无法付出类似顶尖业务员所做的努力,你就无法提高成绩。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成功的业务员会找寻下一位顾客;当顾客拒绝他的时候,他会去找寻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以及顾客不购买的原因。他们永远都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态度、举止和自己的人格,他们总是在探索顾客的追求,以期下一步活动会产生更大的行动力,满足顾客的一些需求——他们永远在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