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七分做人 三分做事 > 第六章 韬光养晦是做人的智慧(7)

第六章 韬光养晦是做人的智慧(7)

了全省的营销网络,老板对他的表现非常的满意,待遇和薪水也在不断地增加。

    公司不断壮大了,新人也在不断地进来,郑先生觉得自己该好好休息一下了,老板也通情达理,时不时地派他去带薪休假、旅游。就这样,郑先生慢慢地将手头很重要的一些工作交给了新人,成了公司名正言顺的“元老”。可是,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半年后的一天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了一张支票递给他,让他离开公司另谋高就。

    有的功臣自以为帮助老板打天下,就可以手握重权,甚至威胁老板顺从自己的意志;还有些人凭着自己功绩不凡,结党营私,向老板勒索;还有的功臣到处炫耀自己多么伟大,处处让老板尴尬。

    “功成名就”自然是好事,但是其中包含着引发祸水的因素,当处于人生的顶峰的时候,就要懂得有舍才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作为企业员工,当你已经预见到了将来的生存危机时,不妨做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毫不犹豫地“急流勇退”。

    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双方为了争夺霸业,互不相让,对抗不断啥。后来,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勾践逃亡会稽山,忍辱负重与吴国和谈。经垢次交涉后,吴国才答应让勾践回国。20年后,勾践在范蠡的帮助下将吴国打败。

    范蠡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当他被越王高高捧起的时候,就明白是他该离去的时候了,因此范蠡很快便向越王辞行。勾践并不了解范蠡的真实意图,于是拼命挽留他,可是范蠡去意已定,越王勾践只好同意了。之后,范蠡搬到齐国居住,从此与勾践不再有任何来往。

    移居齐国后,范蠡与儿子共同经商,很快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富翁。可是范蠡深知荣耀太长久了,反而会成为祸害的根源。于是他将自己赚得的财产分给他人,离开了齐国。

    要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贤达明理之士均懂得功成身退、知足常乐的道理。作为普通的人,一定要淡泊名利和地位,才有可能功成身退。

    功高盖主的人,必然是比较危险的。防止功高盖主,势必要学会急流勇退之道。总的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守规矩。从历史上看,“循吏”最容易保全自己。司马迁所说的循吏指的是遵循法规,忠实地执行命令,能知时务、识大体的臣子。后人以为只有慈爱仁惠、和善愉快的官吏,才称得上“循吏”,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应该是遵守规矩,严格约束自己。

    第二,就是不自傲。身居高位所面临的危险,就如同腐朽的缰绳驾驭着六匹烈马一样,万分畏惧,所以千万不要居功自傲。

    第三,不手握重兵。在古代功高的臣子如果能够主动交出兵权,那么对君主的威胁就减少了,所以只要手里没有重兵,就是自我远离权势,以求自保的意思。

    最后,就是多请教。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你的上司必有过人之处,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尽量向你的上司请教,了解他们的意见,这样在办事的时候就会有所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