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冯仑谈商录 > 第1章 “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14)

第1章 “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14)

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创新几乎不可能实现。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往往发生在新的领域,尤其是那些跨行业的区域、没人关注的领域。潘石屹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必须有更为深厚的基础、更为广阔的内涵:

    我想象的企业创新,首先要将视野投放到人类广阔的生活需求中去,还要以人类的精神进步为前提。创新最可怕的敌人是不能从根本上以精神的进步为前提,因为只有精神进步才能发现和创造美好,没有精神进步,创新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谓的创新产品也就是一些外表新奇却没有实际意义的花架子。

    不得不承认,潘石屹的论断是相当精辟的。按照这个标准,当代中国企业能够有所创新的并不多。不过,即使按此标准衡量,冯仑的万通,仍然算得上是一家创新型的企业,在房地产企业中算得上是走创新之路的领跑者。

    冯仑认为创新是一种价值观、生存状态和一种生命的本能。正是冯仑个人的生命体悟,使他创立了独到的企业模式。万通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体制创新,以及模式创新,这对万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是体制创新。集中体现在万通与泰达集团的合作。万通地产控股母公司万通实业在2003年3月引入国有资本战略投资人泰达集团,使其成为企业的大股东,于是就形成了民营企业让国有企业控股的局面,这也是党的**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第一个公开实践的案例。冯仑这样做是基于长远的考虑。他认为目前阶段民营企业的体制具有优越性,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在五年、十年以后会怎么样呢?民营企业什么时候能够取得国际主流企业的位置?这种思考让冯仑认识到,民营企业存在着有动力无约束的缺限,这种缺限容易造成民营企业盲目追逐暴利。但是国有企业就没有这种问题,而且恰恰相反,国有企业的问题是约束过度,动力不足,于是就变得懒惰和不思进取。如果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结合起来又会怎么样呢?那样,这个企业就会既有动力,又有约束,又能够在资源配置上找到一个更广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