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 挺经 第二十一章

挺经 第二十一章

王司马越率领二十余万士众讨伐石勒,然而,东海王司马越不幸在军中病逝,众人推举太尉王衍为主,率众东下,结果,王衍军队大败,死者堆积如山。石勒灭了西晋,史称“永嘉之乱”。

    王衍被俘,向石勒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自己是“自少不豫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并劝石勒称帝。

    曾国藩不喜空谈之人

    曾国藩守着“拙诚”、埋头苦干,对于那些大言欺人的人,他一向是敬而远之的。

    有一个叫庞作人的,慕名前来和曾国藩结交,但曾国藩看他好说大话,不着边际,于是就不怎么和他来往了。

    有一天,曾国藩与朋友谈论诗歌。曾国藩“倾筐倒箧,言无不尽”,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股脑儿地全吐露出来,一直到半夜才回家。可是一回到家里,他就后悔了,自己这样天天沉溺于诗文,而不在戒惧、慎独上切实用功,已经自误了,难道还要以此误人吗?

    曾国藩的恒

    曾国藩一生坚持读书、练字、写日记,恒心非常人可比。

    曾国藩年轻时,有很强的表现欲。

    曾国藩教子

    自初生至三岁,庭户内外,不闻啼泣声。母亲忙里忙外,他每日立于祖母身旁,纺车之侧,静静地若有所思,像是一个有坚韧性而极不平凡的孩子。曾家世代务农,经过几代努力,终于得了一颗读书的种子。

    曾国藩戒高谈阔论

    第二天,12个朋友聊备酒菜,畅谈起来。朋友们都很节制,只有曾国藩高谈阔论,无休无止。所谈的内容仍然是昨天晚上的话题,然后曾国藩却反反复复,沾沾自喜。朋友散后,曾国藩又检讨起来,忘记了韩愈《知名箴》中的训告,只重外表,而轻视了内修,夸夸其谈,几乎成了每天的恶习啊!

    少说多思

    曾国藩在做人处事、交友尊师上都主张谦虚,治家时也认为傲气是败家的根源。古往今来由骄傲而奢侈而淫逸而**,以致无恶不做、终致败家的事例数不胜数。因此他多次劝诫其子侄做人要力求“戒傲”。

    文学家曾国藩

    曾国藩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他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一天,趁弟弟在床上睡午觉,曾国藩拿了一个锥子,刺向其弟的大腿,顿时鲜血直流。

    贪婪的下场

    八字家训

    曾家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论“八本”

    曾国藩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曾国藩教育子弟“戒傲”

    一个妇孺皆知的奸臣——李林甫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最终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有的被处以死刑。

    曾国藩训诫家弟

    同治年间,曾国潢在家乡以剿杀哥老会为名,凡是地方上有他憎恶的人,他就捆到县府里,说是哥老会,要求杀掉。曾国潢在乡间为人所恨,曾国藩是略有所知的。后来曾国藩奔父丧回乡,听得曾国潢在乡间杀人太多,为人所怨,欲要惩教其弟。

    1863年3月朱尧阶六十岁生日,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特地从金陵寄回寿联、寿礼祝他“寿乐全”。寿联是:“铁杖寄怀二千余里,金兰结契三十五年。”使老友感动不已。到1871年曾国藩六十大寿时,六十八岁的朱尧阶还了一副寿联:“祝寿于四千里外,挺生在五百年间。”高官与平民的平等互尊,一时传为佳话。

    耕读传家,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