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 挺经 第十一章(6)

挺经 第十一章(6)

打赵国,赵国大败,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县)死守。赵王派人向各国求救。前来救赵的各**队,在离巨鹿城很远的地方修筑十多个营垒,他们按兵不动,悄悄观望形势发展,没有一个敢出来和秦军作战。为了解救赵国,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河,赶到巨鹿。楚军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项羽挥戈跃马,带头冲入敌阵。楚军将士以一当十,杀得秦兵血流成河。各国将士都站在自己的营垒上观看,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巨鹿之战,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章邯被迫投降。各**队的主将一齐来拜见项羽,表示愿意服从项羽指挥。项羽从此威震天下,成为统帅各**队的上将军。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作壁上观”。

    曾国藩认为,打仗时该勇猛时,就全力死战;该持重时,就保持沉稳谨慎,绝不轻率出兵。他在统领湘军与太平军进行长达整整十二年的作战中,不仅水陆湘军从最初常吃败仗而使他多次差点丧命的一万七千多人,扩充到能征善战、大获全胜而使他成为杰出统帅的数十万人,而且在战略战术上形成了一整套克敌致胜、高人一筹并独成体系的湘军兵法。

    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花极大的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直到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可见,曾国藩表面上看起来笨拙,实则精明,务实稳健。

    说起如何选择将领,曾国藩道出了四个标准:“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兵;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缺其一,则万不可以带勇。带勇须智深勇沉之士,文经武纬之才。”除了这些标准之外,曾国藩额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标准,这就是不用话多之人。他说:“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险之聚,其神情之飞动,足以摇动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淆乱是非,故湘军历来不喜善说话之将。”

    勇猛与持重

    曾国藩说:“应战时,虽他营不愿而我营亦必接战;不应战时,虽他营催促,我亦且持重不进。若彼此皆牵率出队,视用兵为应酬之文,则不复能出奇制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