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 挺经 第四章(2)

挺经 第四章(2)

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父亲曾麟书,一直以来秉承其先祖之遗志“耕读传家”。古代文人为求取功名,一心只读圣贤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很多人不懂耕为何物,而曾国藩祖父及父亲,把耕作为第一要务兼而读书,要求以耕为本进而求取功名。曾家祖辈用“耕读传家”来严格要求曾国藩,对其日后的人生观和人生轨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曾国藩取仕不中,回家农耕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曾玉屏其人在读书方面早荒晚悔、寄望儿孙,而靠读书成名成功到了曾国藩身上如愿以偿的特定情形,这使得“书”字诀自然更包含特别意义。

    曾国藩还注重“孝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儒家“齐家”的基本原则。曾国藩认为“孝友”是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的基础,是“家庭之祥瑞”的体现。曾国藩对“孝友”之家极为赞赏,反复告诫子弟。在曾国藩的理想家庭模式中,孝友之家为最,耕读之家次之,二者相结合,家世则可能永不衰败。曾国藩教育子弟应当“耕读”并列,认为它们是“世家长久”的保证,并视此为懿美家风。

    耕读孝友传家长

    曾国藩说:“凡是天下的官宦家庭,往往最多一代人便享用殆尽,其子孙开始时骄奢淫逸,继而**不羁,最终走向堕落,能延续一两代都是很少见的。巨商富贾的家庭,能保持勤俭的能延续三四代;农耕读书的家族,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悌友爱的家族,则能延续十代八代。我现在依赖祖宗积德,少年时就得志,唯恐我一人就把福气享用殆尽,因此教育各位弟弟和子女,希望成为耕田读书、孝悌友爱的家族,而不愿成为仕宦家族。如果不能识透这层道理,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取得显赫的官位,终究算不上先辈的贤德孝顺的后代,我家的功臣。若能看透这层道理,我将钦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