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经济学的争议: 关于中国加入WTO > 从高地价到财政赤字

从高地价到财政赤字

各种各样的方法。而我们现在的所谓“国有股减持”,就是通过“股票市场”这一场所,把“国有股”甚至“法人股”转售给个人,从而把“公营资本”转变为“民营资本”。就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而言,这应该是最和平和有效的过渡途径了。

    当然,去年财政部提出国有股减持方案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启动不久,就遇到这么大的资金困难,令人焦虑。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不管目的是什么,只要政府真地减持了国有股,其结果就符合我们的期望。

    而且,那些“国有股”从来就是“政府”的。现在政府要把它卖掉,弥补其他方面的支出,可谓天经地义。至于有些股民认为,他们在入市时没有料到,政府终有一天会把暂不流通的股票解冻,那就恐怕要怪股民一厢情愿了。

    现在证监会正在征集和讨论“国有股减持方案”。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给“国有股”厘定合理的售价,二是如何调节“国有股”释放的数量,避免股市受到冲击。据说目前征集到的方案已经有4000多个,但所有这些方案,往往都有两个弱点:一是太过复杂,这样会掩盖国有股的真实售价;二是需要相机行事,这样容易诱发**和不公。

    就第一个目的来说,没有比“市价”更适当的了。有些减持方案主张采用“按国有股最初成本计算”或“政府让利”的原则。但那是没有依据可言的,因为“成本”可以这样算,也可以那样算,“让利”可以多,也可以少,争论会没完没了。既然“国有股”本来就属于政府,那么政府就有权享受与其他股东一样的待遇,照市价把股票出售给任何匿名买主。这不仅最有效率,而且名正言顺。

    至于第二个目的,我认为最好就是采用“定期定量、不论价格”的办法。既然国有股横竖都要减持,“冲击”就无可避免,但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倒是可以避免的!

    政府不妨公开约定,不论当天市价是高是低,每天都出售固定数量的国有股,最终在一定期限(例如5年或10年)内出清所有国有股和法人股。一旦市场清楚知道政府每天抛出的股票都是定量的,那么相关的内幕消息就会绝迹,股民就能够避免大量不必要的揣测。他们只需专注于市场其他因素,就可以作出投资决策了。

    这个办法比任何“相机行事”的操作方案更透明、简单、易行。相反,减持方案越“复杂”,“相机”程度越高,弄得抛售股票的数量时多时少,节奏时快时慢,消息时真时假,那么“当权者”假公济私和渎职**的机会就越大。这样的机会可免则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