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客户性格地图: 为销售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 第57节 尝试放弃一些客户(1)

第57节 尝试放弃一些客户(1)

    品牌的承诺并不是没有边际的。如果个别客户对品牌造成损害,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客户永远是对的吗

    “服务理念第一条:客户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第二:如果客户有错,请参照第一条。”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针对企业的竞争环境,提出了著名的波特模型,波特认为,企业最关心是它所在产业的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又取决于“潜在的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者”、“替代品的生产”、“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及“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

    显然,在这五种竞争力量当中,“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和“替代品的生产”与企业竞争的直接结果显然就是“抢夺客户”;而“购买者讨价还价”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竞争者”或“替代品”能够提供更高质量和更低价格的同类产品。要不被“竞争者”获得这种优势,就要“抢夺”更多的客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营销就是战争,客户就是企业要占领的阵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客户的战略管理已经发展到了涵盖品牌、服务、广告、公关、企业文化以及业务流程等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神经。

    “客户是上帝”的理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统治着世界营销史。市场营销观念有许多生动的说法,如“客户是上帝”、“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爱你的客户而非产品”、“客户才是企业的老板”等等都反映了客户至高无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客户是上帝”的企业理念对于提高我国企业营销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这种“客户是上帝”、“客户至上”的思想,对刺激企业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在我国,品种陈旧、质次价高、假冒伪劣、售后服务差等现象还存在的情况下,突出“客户至上”十分必要。但是,如果不能真正把握甚至是误解“客户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相反对于企业却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如果以“客户是上帝”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以客户为尊,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这当然无可厚非。每一个企业都不能回避其获得利润的本质,每一个企业都在试图“抢夺客户”和“征服客户”。客户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与礼待,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客户也不能违背起码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才对。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客户的要求都是妥当的。

    《扬子晚报》曾转载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酒店服务生在推门送客时,不慎碰到一位客户的胳膊,服务生忙不迭赔礼道歉,但这位客户却得理不饶人,破口大骂;上海某餐厅在晚间营业时,由于突然跳闸停电,食客竟趁黑逃单;武汉某商场为客户备了几百把“雷锋伞”,结果借出去的伞除了一位小学生归还外,其余的竟有借无还……面对这样的“上帝”,如果再坚持“客户永远是对的”原则,是不是会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取悦上帝也要有底线

    某酒店餐饮部的女经理总结出一套“发嗲服务法”并授之于麾下的服务小姐。该女经理训示服务小姐要尽量用眉目和身体语言来招徕挽留客户,要“零距离”接近客户,甚至发生身体接触,并要求做事、说话都要肉麻,用“发嗲”招呼客户,越肉麻客人会越喜欢。取悦上帝也要有底线,如果这种“附加价值”也算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话,那大多数酒店岂不都不合格!

    一个食品供应公司的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