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 实践是最大的培训

实践是最大的培训

    当裁缝,做木匠,练把式,总得先跟着师傅学一番。然而,“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宰相必取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大的“师傅”不是上司,而是实践。

    2005年4月,在老郑出事4个月后,老牛在蒙牛核心层会议上对团队成员说:我们工作这么多年,像老郑那样优秀的人,实际上真的没遇到过几个,他精明、果断、执着、投入,无论是干事业的眼光,还是培养人的胆魄,都是罕见的。老郑当时能不加干预地让我们做事,既允许成功,也宽容失败,放手让我们实践,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培养!

    相信这是老牛的肺腑之言。而且老牛在人才培养上,无意间作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最大的培养在实践。

    2005年5月,当选全国劳模的杨文俊感言:“如果我还算一匹千里马,那就是牛根生这个伯乐相中了我。”6年以前,当牛根生大胆启用年仅32岁的杨文俊出任液态奶事业本部总经理时,许多人对这个当时全国乳业最年轻的液态奶“掌门人”表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杨虽然作出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观察和磨炼,不宜一下子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但是,牛根生用一句简短的话结束了一切争论:“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笔者对“实践”二字比对“榜样”一词更加敏感,而且由来已久,可谓“有准备的敏感”。为什么?实践是榜样的母亲。只有实践,才是培养人的最大源头与最**宝。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王明学的是苏联、是斯大林,**“学”的是实践。从根本上说,成长官的最肥沃的土壤不全是官场。实践出真知。

    同理,一项决策越是根植于实践,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000年初,呼和浩特市委书记杨晶等领导根据呼市农牧民的多年实践,在市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果断提出“奶业兴市”的战略。结果,乳业潜能得到空前释放,引发了“爆炸式发展”。据2004年底统计,全市奶牛存栏已达50.4万头,比实施“奶业兴市”战略前的1999年增长近10倍,人均占有鲜奶量达615公斤,远远超过了全国人均占有量12公斤的水平,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呼和浩特奶牛头数、鲜奶产量、人均鲜奶占有量三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实现了当初建设“中国乳城”的宏伟构想。

    老牛深知,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没有内蒙古的牧业资源优势,没有自治区、呼浩特特市、和林格尔县现任领导及过去领导的支持,没有全国消费者的“货币投票”,自己奋斗的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05年5月,牛根生在接受《牛玉儒》电视剧组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