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 教授眼中的“郑牛之争”(2)

教授眼中的“郑牛之争”(2)

    (4)谁之罪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曾写过一篇小说《谁之罪》,今天,借用这个题目,谈谈一些事实及我的看法。

    98年8月10日郑总在一次会议上首次宣布牛根生不再管生产经营,由他负责,之后就是一系列的现场办公会议,会议内容一律是两个:生产经营问题;反对说假话、帮派、裙带关系等作风问题。抽象来看,这都没错,但真理总是具体的。

    随着牛根生的被免职,8、9月份被郑掀起的风暴,一切就都烟消云散;牛及身边的人必须纯真而又纯真,否则,免职的免职,降级的降级;而属于郑及其身边的人则不在讨伐之列,这不足以说明8、9月份大动干戈所隐藏的真正目的?

    一直到牛被免职,郑也没拿出一条能摆在桌面上的理由,倒是在私下或其他个别场合,或明或暗地点了牛的“罪状”,而这些“罪状”都是出于误解。请看10月20日牛致董事长、董事、监事、公司领导那封长信,可惜由于郑玩弄的权术,上述大多数人没看到这封信。

    这期间,牛为了避免与郑的冲突,减少企业的震荡,经郑的顾问的指点,准备搞一个与企业产品无关的项目,开一个海鲜大排档,(考虑到想与熟知的人共同致富,再则自己无力全额投资)所以才召集了亲戚、朋友、老部下及业务关系,以自愿入股的方式(上限10万元,下限5万元),开了一个募股会。然而其后果是被郑策划的“二十一条”无情枪毙,以牛白白扔掉了147万元的前期活动经费而告终。

    再说说郑的权术吧,召开董事会的前夕,因会议通知书上没写明讨论牛辞职一事,所以牛请示郑提不提,包括那份材料,郑表示一切由牛定,这就给牛造成一个错觉,似乎郑总无意主动提,换句话说,他没明确表示会议是否讨论这个问题。

    “由自己定”,这使得一向持“宁肯人负我,不肯我负人”这种处世态度的牛根生犹豫不决了,再者辞职是被事态逼的,是不是自己误解了郑总?他又对郑满怀歉意之情,所以,他才决定在董事会上不主动提了,憧憬着一切从新开始,好好服务于伊利。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真的误解了郑的意图,12月7日辞职报告第一段,谈了这个问题。

    郑在牛辞职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引而不发,一步步形成牛不得不辞职的条件和氛围,先是明升暗降,剥夺他的资源配置权;继而是压以重担,又不给他创造条件;再者,不公平的对待他,加重牛的不平衡感;歪曲事实,无中生有,制造舆论……

    既然谈到说假话、帮派的问题,那么就多说几句。

    在今年股东代表大会上,突然冒出一个新提法:“今年处于盘整期”,之所以说“新”,因为在98年集团改革方案、经营目标等重要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