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 作者序—“两只半眼睛”看蒙牛(1)

作者序—“两只半眼睛”看蒙牛(1)

    这本书是写蒙牛的,也是写老牛的,但也提到了伊利的老郑。

    写企业家的书不少。但透视两位企业家文化对抗的不多。

    伟大的成功,来自伟大的“敌人”。正如书中所述:一个人走完万里长征是困难的,但两个人——哪怕是怀有敌意的两个人,都可以彼此“伴跑”:参考对方的脚印,牢记奋斗的理由,激发前进的热情……如果对方攻击你的弱点,谢天谢地,上天赐予你一个严厉的老师!

    反之,进攻者应该牢记一个“金科玉律”:不要轻易攻击对手的弱点,除非你能“毕其功于一役”,否则,不适当的攻击无异于帮助对方自我完善——种了“牛痘”,人家就再也不怕“天花”了。

    先红服务老牛,相知合作多年,但在深圳、北京、呼和浩特都有自己的产业,一直保持着一个策划人及广告人的第三方身份;治国身在蒙牛,但当过老师,做过记者,十年漂泊,始终保持着新闻触觉的敏锐及独立观察的视角。这样两个人,力图“跳出蒙牛看蒙牛”,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局外人写书是一种视角,但其往往流于表层化;局内人写书又是一种视角,但其往往流于偏执化。本书试图以“局内人的深度+局外人的视角”,写出真相真诚真理。老实说,我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蒙牛人,但我们在乎这本书,在乎书籍所应承载的历史庄严。从走进蒙牛的第一天起,本书的资料积累就开始了。究竟是为写一本书而走进蒙牛,还是走进蒙牛而想写一本书?我们两人似乎各领一端。

    本书的视野,与“两只眼”相比,多半只,与“三只眼”相比,少半只,是为“两只半眼睛看蒙牛”。

    本书的起名有过一番争论。叫“蒙牛速度”,“蒙牛狂飙”,还是“蒙牛内幕”?几番斟酌,本名方定。何谓“内幕”?独家探取,鲜为人知,大幕背后别人看不到而我们能看到的东西。

    2

    天才在流动中诞生,真理在辩论中分明,规律在事变中狂奔。这些年,看到了太多企业的兴衰成败,接触了太多企业家的悲欢离合。观察愈多,感触愈深,笔头愈疾。我们有一种激动: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蒙牛。我们有一种冲动:让蒙牛模式给更多的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