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古国怪遇记 > 第一回--回国记

第一回--回国记

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难道你这几天没有看报?有些记者还推测我要捐一笔钱打突厥哩,其实我捐他娘的捐,我就是有几个钱,也是想当初刮的民脂民膏,得来不易,岂能乱开善门。简直是野地烤火———一面热哩,做他们的春梦也。我说呀,红红我的娘,要知道回国讲学的学人专家,跟回国观光的华侨,大大不同,你莫非瞧不起咱家?”

    红红听说,花容失色,急忙巴结曰:

    “原来你是前来共赴国难的呀,失敬失敬。但奴家以后对你如何称呼?”

    “小女子无知无识,我也不见罪于你,以后叫我‘迷死脱’也可。或高级一点,叫我‘打狗脱’也可。好啦,且说说秦丞相的苗头,供我参考。”

    “打狗脱容禀,秦丞相本来没啥了不起,自从把岳飞斗垮,气焰就大啦,哪个大官不走他的路子。你这次算是钻对了热门,将来定有好处,千万莫忘奴家的情义。”

    “只管放心,俺赵高有朝一日得了地,定送你一个钻石戒指。”

    二人一面谈话,一面动手动脚。然后赵高出得池来,看秦桧正歪在床上打呼,不便惊动,就叫了一辆计程骡车,直发长安,按计行事,去找唐僧。

    且说唐僧自从回得国来,眼看指日高升,真是谁不巴结?谁不奉承?不沾亲的也沾上了亲,不带故的也带上了故,今天有人请他吃大菜,明天有人请他吃西餐,虽然都是素食,但仍吃坏了肚子。赵高推门而进的时候,他正蹲在茅坑上拉得上气不接下气哩。赵高只好搬一个板凳,坐在茅房门外。

    “法师法师,”赵高曰,“我有一言,叨在知己,不得不说。”

    “请言无妨,前在车迟国时,曾往拜访,未蒙赐晤,迄今还觉遗憾。”

    “老天,”赵高大惊曰,“原来上次见访的,竟是法师。因我流亡在外,经济情况不好,对大唐前去的同胞,均不招待,所以门内养有恶犬。那一天,门房说有四个穷和尚前来化缘,我想化缘竟化到外国,岂不丢尽国家体面,故未延见。早知法师回国后要封一字并肩王,当时爬都爬出来迎接也。”

    “大人言重,实不敢当。今日光临,有何见教?”

    “在下就是为此而来。法师啊,想那秦桧丞相,有权有势,不知法师对他印象如何?”

    “你说的敢是秦桧贼子?”

    “他乃当朝秦丞相,怎叫贼子?”

    “出家人不造口孽,本不多说。但秦桧为官,残害忠良,比你打狗脱赵高当初指鹿为马,还要混账。自当生为贼子,死入地狱,他再有权有势,贫僧也不尊敬于他。”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下劝你忍耐至上。值此突厥猖狂,西夏逞威,国势危如累卵之际,你们二位如果能精诚团结,精神物质,合而为一,既是唯心,又是唯物,救国救民,在此一举。如不团结,眼看国破家亡,法师将何处安身哉?”

    “这种团结,是他团我的结,把我吃到他肚子里,违背正义,贫僧不愿。”

    “法师在上,难道你反对团结乎?”

    唐僧看他奸头奸脑,问得也不对路,乃气呼呼答曰:“就是反对团结,你要如何?”

    “法师真要一心一意,唱反调唱到底呀?”

    “就是一心一意唱反调到底,你该怎的?”

    “法师,你说的敢是当真?”赵高大声曰。

    “当真。”

    “果然?”

    “哪个骗你不成?”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在下告辞啦。”

    赵高出得门来,从腰里掏出录音机。那录音机乃车迟国所造,有臭虫那么大,不但录音,而且录味,也算一件宝物。当下呵呵大笑曰:

    “贼秃贼秃,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硬往里撞,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偏去主持正义。也没有读读历史,主持正义的,几个有好结果的哉?这一次拿将回去,加以剪接,重新拷贝一份。噫,秦桧老儿记上我这笔功劳,念我忠心耿耿,定有大小官职。将来三年五载,再把他搞垮。大唐啊大唐,我就教你变成大秦帝国的再版也。”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次日,唐太宗坐起早朝。金銮殿上左边展起龙虎旗,右边响起凤阳钟,值日官在旁叫曰:

    “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卷帘退朝。”

    “老臣有事启奏。”秦桧磕头曰。

    “秦王兄请起。”

    “只因陛下要封唐僧为一字并肩王。老臣和唐僧乃知己好友,私交之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深知他的学问见识,都是一流。此次天竺取经,对中西文化交流,更有伟大贡献。但万岁爷如果封他为一字并肩王,给他实权,老臣期期以为不可。”

    “是何道理?”

    “陛下,自古以来,德不称才,必然误事。唐僧虽然学问甚好,可是他见解荒谬,言论悖恶,令人发指。尤其最近更明目张胆,散布流言,动摇民心,隔沙漠与突厥相唱和,如果再给以高位,岂不使忠贞之士寒心?”

    “朕不信唐僧会作出此事。”

    “现有录音为证,请陛下垂听。”

    唐太宗听了录音之后,气得御脸发青。加上茅厕里的臭味,从录音带上四散传开,唐太宗更浑身发抖,大叫曰:

    “反啦,反啦,该贼秃竟敢如此无理。”

    从此再也不提一字并肩王之事。可怜唐僧左盼右盼,又教孙悟空打听行情,也打听不出啥消息。日子一久,亲友们看他没啥前途,一个个懊恨不迭,骂了一顿山门,作鸟兽散去。只留下唐僧一人,付不出房租,只好收拾收拾行李,搬到华山,找了一个山洞,暂住去也。

    正是———

    打狗脱回来讲学,共赴国难,献上录音兼录味妙计;

    唐三藏上厕拉屎,言多必失,只好气死又气活搬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