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 第27节 微利时代有效的商业方法(1)

第27节 微利时代有效的商业方法(1)

1分钱之间--这个利润,广东做不到。广东要赚钱,惟有再抬高1分钱的价格,可这样外商又不买账了。在这种前提下,外商不得不与邵东人打交道。

    一个打火机的利润只有5厘、1分钱,真的能制造"暴利"吗?当然能!这就是聚少成多的简单道理。2000年,邵东打火机出口总数仅为6000万支。2002年,仅一家叫茂盛的小工厂的出口量就已高达9000万支,利润为90万元。14家出口企业中最大的出口量突破2亿支,利润200万元。

    5厘、一分钱打天下的首要原则就是抠成本,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成本来抠,而不是盲目地缩减工人、工序。邵东人又是如何计算"微利创暴利"的这笔账呢?主要一点是邵东有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地租便宜、劳力集中,邵东仅占邵阳市1/16的面积,却有115万人口--是邵阳市人口的1/7。显然,劳动力密集的邵东最合适"玩弄"打火机产业。这种自然环境无疑制造了"一分钱优势",那就是体现了劳动力资源优势。举个例子,夏天是打火机生产的淡季,邵东可以让部分员工回家务农,也可让部分员工"补休",而广东却做不到这些。所以,广东打火机出口市场被邵东所取代,就不足为奇了。

    聪明地抠成本,低价≠微利:其实,从成本中可以挖出暴利,很多人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很少。什么是成本控制?仅仅是"降能节耗,减员增效"吗?如今,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理解为"避免费用的发生或减少费用的支出"的观点普遍流行在许多企业之中。这些企业满足于降低消耗和裁减冗员,甚至尽力降低第一线工人的工资,认为成本已得到了控制。然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果一个企业已经将员工的数量削减到了底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该企业已经没有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呢?如果一个企业依靠削减员工待遇实现了成本的下降,但却由此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人事上的动荡,那么,利与弊又该如何权衡呢?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紧缩银根,导致在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的品质上停步不前,那么,企业岂不是成了"掰棒子的狗熊",握住了成本却又丢掉了另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吗?因此,有专家指出,这种"以成本论成本"的成本控制观已经落伍,企业需要重新去定义成本控制的概念。

    在人人饥肠辘辘的午餐时分,几个粉领族有说有笑,走进广州天河区一家门庭若市的意大利料理店。如果你跟着走进店门,你可能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菜单上清清楚楚写着:"米兰风味饭8元"、"地中海式海鲜焖奶油饭15元",翻遍菜单,你很难找到超过20元的东西。聪明人应该已经开始怀疑,这家店的东西不是量很少,就是很难吃。但是在这家吃过饭的顾客都竖起大姆指,因为它有平民化的价格,产品却有不输专业意式餐厅的绝佳风味。

    既然品质不输专业店,价位又便宜这么多(多达3到5成),顾客盈门自然不在话下,但老板真的赚钱吗?这家店老板的经营秘诀,说穿了就是"在维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归功于创办人曹敬辉所导入的一套"把服务业的经营,融入制造业思维"的成本管理模式。

    曹敬辉毕业于理工大学理工学系,在创办意式餐厅之前,曾经顶别人的茶楼来经营,但眼见收入每况愈下,决定转型。他查询资料,发现蕃茄、天然干酪以及意大利面条等材料的消费额比前年增长一倍。这些都是意大利料理中常用的材料,原本就对吃的东西很有兴趣的曹敬辉决定投入意式料理的经营,而且要让人人都能在不用顾虑荷包多寡的状况下轻松享用。

    由于曹敬辉的理工专业背景,他一向很习惯于用数字分析经营,把效率带到自己的餐厅。例如,透过制造业的"工作分析"方式,曹敬辉把店内要忙的事分解成200种,写成一本"指示手册",员工只要按手册操作即可,手册中包括了每道菜的调理成本分析、过去难以衡估的材料耗损信息的掌握,而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曹敬辉也会故意把顾客容易"同时搭配着点"的几道菜设计在菜单的同一页,以提高每位顾客的消费额。在人力配置方面,他会特别注意地方上组织的活动,或是特殊节日,以安排最适合的店员或打工人数,把浪费减到最低。效率高固然好,但"厨艺"的部分该如何解决?曹敬辉把意式料理的方程式设定为:90%看材料、5%看材料管理、5%看厨艺,以对材料的重视弥补制作过程在"分解"与"效率化"后造成的减分。例如生菜沙拉有7种,但蕃茄、小黄瓜等材料的切法、装盘方式都设计得一模一样,通过最上面所放的虾等材料来变化。意大利面的肉酱,则设计为也可以用在饭或意式烩饭上。店内也不设套餐,完全让顾客就种类繁多的菜色依心情搭配自己喜欢的组合,享受个中乐趣。

    制造业的做法固然较为枯燥,但被曹敬辉以新角度适度活用后,其成本降至了同业的3成,他又怎么可能不品尝到暴利大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