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千万别成熟: 成功者的26种非常思维 > 成功必须付出代价(2)

成功必须付出代价(2)

的人是很难和别人相融合的。

    他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他大学的同学,一位坚强的女性,她出身于大学教师家庭,对家务并不在行,曾在学术上有前程。在爱因斯坦成名后,他同妻子的关系渐渐紧张起来。在他获得第二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思考和生活习惯,与妻子的关系终于无法维持,两个人只好分手。

    后来他同爱尔莎结婚。这是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家里的一切变得井井有条。他的妻子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她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了了!”爱因斯坦并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宁静的思考,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差不多独自生活在小阁楼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结合为一体。他在孤独中体会着快乐。

    1936年,爱尔莎病逝。此后,更深的孤独一直陪伴着他。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包括居里夫人、妹妹玛娅在内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他遭受了沉重打击,孤独感伤不时流露出来。特别是当他看到,由他和一些科学家为了维护和平而建议美国研制的核武器,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时,他自责不已。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杰出者的存在确实令世界精彩,但是成为杰出者的代价也十分巨大。他必须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追求做出奉献和牺牲。长时间地专注于专一的工作,会经受来自别人和自身的痛苦和寂寞。所以,绝大多数杰出者都成了难以相处的人:一方面自己经常生活在煎熬中,一方面给那些亲近他们的人带来苦痛。曾有一家英国报纸用一个标题概括地对此做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爱因斯坦=天才-可爱”。

    不仅如此,爱因斯坦同时忍受了一般人所难以忍受的长期孤独:为了专注于工作,他与亲人朋友保持距离;为了坚持信仰,他离乡流浪。应该说,为祖国所抛弃让爱因斯坦在精神上丧失了大部分的归属感,如同无根的浮萍一般。他就是在驮着这些枷锁、一步步地向前爬行。自然,越伟大的发现、伟大的成就越在极端上,越不易被人理解,所受攻击也越厉害。

    不过,世界会永远怀念像他这样的伟人。20世纪末,在英国的两家著名杂志社的民意调查中,爱因斯坦都被列为上个千年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人。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想往上走,走得越高越好,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时候,那是多么的壮阔!可那却一定是个缺热、缺氧又人烟稀少的地方。为此,像尼采、凡高这样的人,精神都不再正常。也许,这会令许多人害怕。所以,在成功的路上,人越走越少。

    ☆“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真正能“红杏出墙”的很少,大量的天才夭折在成长中。知道这个道理又义无反顾的,才把伟大留在世上。

    NO.22

    成功必须付出代价,越成功的人代价越大

    ———“爱因斯坦=天才-可爱”

    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的尊崇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替代。但是,他却说:“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

    引子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