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实战成就实效 > KAM,颠覆传统的营销理念——案例

KAM,颠覆传统的营销理念——案例

主张极具“杀伤力”。他不是以入侵者的姿态介入,也不抢占你的市场份额,反而是无偿援助式的,以跨国公司的丰富经验和员工(项目负责人)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投入感来帮助你企业成长。这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馅饼”。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利乐公司的营销已不再局限于自身产品的市场与推广,而是把营销的发力点集中于客户成长上来。

    认识到这一点,周传毅作为利乐公司的代表,做了那么多看起来“越俎代庖”的事,也就毫不奇怪了。

    从沈阳乳业的设备引进、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营销体系构建、新品上市,利乐公司无不深度介入,全程参与,甚至在沈阳乳业对某项决策犹豫不定时,利乐经常主动拿出一部分钱来无偿支持,帮客户下决心,包括引进外脑,提供专项服务等。

    因为跨国公司深知,专业化的公司在专业领域,提供的解决方案经常是最好的。也正因为跨国公司的显性需求,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后面总跟了一大批诸如毕马威、德勤、麦肯锡、奥美等专业顾问机构。

    “与客户共同成长”,沈阳乳业尝到了甜头。

    从联纵智达与沈阳乳业开展营销合作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辉山奶的日销量比1999年增长了300%,辉山利乐枕鲜奶日销量已超过50吨  每天,液体奶在沈阳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80%以上,2001年销售额达到3.6亿元,沈阳乳业跻身全国液体奶前五强。央视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全国各主要大城市,液态奶区域品牌忠诚度最高的就是沈阳“辉山”。

    当然,利乐公司的包材销量也在大幅攀升,甚至有几次到了断货的程度。

    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颠覆了传统营销观念,深刻改变了营销的诸多内在操作本源。

    解读“大客户伙伴模式”

    与客户共同成长,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很难。怎样才能不让它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真正做到与客户共同成长?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公司有一个著名的80  20原则,即一家商店80%的销售额是由20%的商品创造的,店主的任务就是经常分析这20%的商品是什么。

    这就是现在颇为流行的大客户价值原则。

    利乐的经验与沃尔玛的原则相吻合,那就是与大客户建立起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把优势资源向20%的大客户集中,与客户共同成长。

    在我们为沈阳乳业提供后续服务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经常看到除了周先生本人,利乐公司的设备专家、技术专家、包装设计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甚至财务专家一直频繁往返于利乐公司和沈阳乳业之间,共同深入生产和市场一线,共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还一块接受培训,开联谊会、庆功会等。

    利乐的大客户伙伴模式超越了简单的产品供应层面,从以产品为导向的供求关系,转为紧密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商方面与购买方直接接触的只有客户经理(项目负责人),而购买方也只有个别人(总经理、采购人员等)与供应方的客户经理直接接触。这种模式的主要缺陷有二:一是双方的后台工作(管理、营销、技术等)及信息通过客户经理和主要沟通人的二次传递,既在时间上造成了延迟,也很有可能因多次传递而导致信息走型变样,时效性与实效性降低;二是彼此的合作关系完全维系在个别人身上,合作关系较为脆弱,一旦“客户经理”或“主要沟通人”发生变化或彼此丧失了“良好感觉”,两家企业的合作关系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危机。

    与第一种模式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客户经理”和“主要沟通人”全都“退缩”到了双方接触面的后端,两者由简单的项目洽谈与交流者转变为本企业要素与资源的调度者,即,供应方的“客户经理”以项目为单位,整合、调度和协调本企业相关人员(研发、技术、营销等)与相应资源,按照规范的流程与方式,让其与对方每一个相对应的部门或个人直接接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双方的接触也由“点”转换为“面”,既保证了服务的深度,更使彼此的合作关系由个人转为团队,关系更加牢固和紧密(即便单个接触点上有所偏差,也不会影响全局)。

    最理想的合作方式(镶嵌式客户服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你“察觉不到买卖的痕迹”,彼此真正成为一家人。

    利乐公司与沈阳乳业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由图二向图三渐进。这种新型模式不仅仅是在沈阳乳业一家运行,在蒙牛等其他国内合作伙伴中早已全面推开。

    利乐在输出产品的同时,更多的是输出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运营理念,在对合作伙伴全面输入管理、研发、技术、加工、营销的过程中,利用优势资源全方位整合客户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的市场努力下,实现共赢。

    这种新的营销模式,使跨国公司较快地植入本土企业中,成为分不开的“哥俩好”。显然,这是一种高级的深度营销方式,也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通过有效的大客户管理与实施,使客户实现业务利润的增长,从而达到我们使客户满意的目标。”敬业精神极强的周传毅对此作出解读,“一切让客户满意,是公司对客户经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目前,国际上的几大著名跨国公司都在实施利乐这样的大客户管理。如IBM、宝洁、NEC、联邦快递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流行,而是高度成熟的产品市场催生出的深度营销趋势。

    来自客户的评价最能体现伙伴模式的价值。国内一老总说:“一个变化,与一年前非常不同的变化,是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与利乐公司携手努力下,公司销售和利乐的产品种类都在增长……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满意。”

    我们深深地感到,合作伙伴式的深度营销,不是一种旗帜,而是一种入骨入髓的发展力量。

    在长期的营销实践中,我们常深感中国的企业在营销环节上的虚弱,有太多的营销理念需要重新界定,有太多的营销短腿要补,有太多的营销病症需根治。如果我们的企业再不注重提高营销的运行质量,再不从固有的模式中创新,或再简单地把营销图解成广告传播+渠道管理的简单模式,学费可能会更昂贵,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

    面对WTO之后国内市场竞争的新格局,我们不应该再只是空喊“狼来了”之类的空泛之辞。我们需要觉醒,需要借鉴,需要学习,需要创新,需要在我们传统的思维与运作模式中注入新的因子。否则,面对已经或即将蜂拥而至的诸多个利乐,我们的忧虑已不是如何发展与壮大,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了。

    营销理念到了从根本上变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