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耶鲁领袖训练大讲义 > 在管理中注入创新力(2)

在管理中注入创新力(2)

    成就卓著、锐意创新者可能既高瞻远瞩又鼠目寸光,既富有灵感又耽于盲从,这是人类奋斗史上的一种异常现象。

    吉姆·彭尼和他的公司也存在相似的情况,即缺乏远见、抵制变革。彭尼公司早年的政策确实是行之有效的。然而物换星移,这些政策早已不再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可是,彭尼公司仍然固守着这些“以为历史证明是成功的”政策。要打破人们已习以为常的行事方式,的确是困难重重。

    彭尼公司中抵制变革的部分原因在于其领导层,因为彭尼公司的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低层通过一番奋斗才登上高位的,他们沾沾自喜于他们那套从内部选拔人员的政策。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一政策是否能行之久远?缺乏新鲜血液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虽然接受培训者会因为有望得到不断晋升而受到激励,但是若没有注入新鲜思维,甚至没有外部人员的“破坏性”影响,那么旧的政策很可能永远保存下去,而创新将会困难重重。

    当然,一个企业如果准备变革,就首先必须对外部趋势有所了解,并做出评价。在这一点上,一个研究部门或一位负责长期计划的人员将有助于管理人员了解环境,提供其进行变革所需要了解的信息。比如说,消费者信贷日益普及的趋势,早在彭尼公司对之举棋不定的很多年前就可以很容易地从政府或行业公布的统计数据中获知。同样,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以及近郊区购物中心商店的日益兴旺,这里面也没什么神秘可言,相反是妇孺皆知的。那么,为何身居要职的人却对此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已被习以为常的方法蒙住了眼睛,只有当某种情况震动了他们,如巴滕的备忘录,或者企业严重恶化的经营结果时,才可能最终使他们幡然醒悟。对环境保持警觉,愿意变革,甚至居安思危,主动进行变革,这正是那些成功的、勇于进取的企业的法宝。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提倡采取完全相反的措施——让大部分的重要管理职位都由外面的人来担任。这样做也会对受训者和下层管理人员的士气起到不良的影响。

    相反,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更容易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也就是一方面从机构内部选拔管理人才来鼓励目前的经理人员和公司新成员创造成绩;另一方面,将有才能的外部人员吸收到组织中来,充分地发挥其能力和特殊经验。由此可见,采取折中的办法,比之单纯地依赖于内部或外部来选拔人才,更切合实际。

    彭尼公司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创新必胜,保守必败。还有很多的大公司,他们都曾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无法让自己很好地去变革,看不到身边发生的变化。但是让人高兴的是,那些最终的成功者,都是很好地运用变革、懂得创新的人。模仿成功的例子,就是模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