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36计智典: 现代人求变应变宝典 > 打草惊蛇(1)

打草惊蛇(1)

    打苍蝇,吓老虎◎醉翁之意不在酒

    【通俗涵义】人未到,声先到

    【策略核心】连锁反应

    以此探彼,观其反应,伺机而动。

    唐朝段成式所写的《酉阳杂俎》,有这么一则故事:

    当涂县县令王鲁,贪鄙敛财,人人皆知。有一天,百姓联名具状控告王鲁手下的一名主簿贪赃枉法,王鲁审案时非常心虚:主簿被告,自己哪能洗脱嫌疑?情不自禁之下,他在状纸上写下了“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八个字。

    王鲁一是胆小,一是贪术不到火候,看到人家状告主簿,一时草木皆兵,吓得不打自招,为后世留下了一段“打草惊蛇”的佳话。

    让你不敢造次

    打草的本意,不在于草,而在惊出蛇来,其意图不外三种:

    ——暴露敌人的目标,进一步予以警告或打击。

    ——借由宣示性的行动,让对方知难而退。

    ——试探对手的反应,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

    春秋时代,郑国商人弦高的打草惊蛇之计,表现得非常捷智。

    秦穆公不顾老臣蹇叔、百里奚的劝谏,任命孟明视等三位大将率军攻打郑国。大军开抵距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时,郑国使者弦高求见,说:“郑国国君听说秦军不远千里而来,特派我备送牛只,犒赏秦军。”孟明视见弦高未带任何国书,怀疑他的身份,弦高又说,“将军在去年12月就出发了,我国君在仓促间惟恐来不及犒军,只好以口谕替代修书。”孟明视心头一惊:郑国情报精确,连我何时出发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