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骂出好孩子 > 第五章 不要过于迷信体罚

第五章 不要过于迷信体罚

    ●打不能使孩子就范

    ●打是为了教育孩子

    ●不要吝惜用棍子

    ●响鼓不在重捶

    ●打不能使孩子就范

    近两年来,在地方的报纸上报导过几起父母打死亲生子女的事件。这种事件到处都有。事情的起因都非常简单,就是孩子不听话,不好好读书,引起了父母的恼怒。通常开始是骂。骂了,孩子不听,仍然不认真读书,喜好在外面玩耍。于是父母就动手用棍子打。当然开始也还只是小打。因为又有哪一个父母不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的呢?他们之所以督促孩子读书,骂孩子不读书无非是想孩子成龙。当然“成龙”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已。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敢于奢望自己的孩子成龙。说实话,大多数的家长,也不过是望子多读一点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但孩子年幼,父母亲有时候过份迷信打可以使孩子用功读书或成绩进步,是相当可笑的相法。应该适时诱导孩子从小对读书的兴趣,并教导正确社会价值规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才应是现代年轻父母所应保持的理念,因为“打”并不能使孩子明了父母的用心,只会在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打是为了教育孩子

    既然只是为了教训孩子,使他有些怕惧,因而也不宜多打。打两三下,作为警告也就够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响鼓不用重捶。反之,打多了,打惯了,把一个孩子打疲了。那么,孩子对打也就不会有所怕惧了。一旦一个孩子对打失去了怕惧。那就最好就此住手,另想他法。如果作父母的仍执迷不悟,认为打一定可以解决问题:不信你不怕打。那么就会越打越重,越打越厉害。这样当然也仍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果然被打服了。另一种就是孩子越打越顽强,大人的火气越来越大,以致失去了控制,结果把孩子打死了。从报纸上的报道可以看出被打死的孩子通常很小,还不成年,无力反抗。到了十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他已经不听话到了不怕打的程度,他就会反抗,与父母对打。这种反常的现象在城市里现在也不少。

    所以,不能过份迷信棍子的威力,尤其是今天的孩子已不是三十年、四十年前,我们作子女时的子女。他们成熟得早,他们没有什么封建传统的束缚,有着更强的独立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打多了,他们不是更怕打,而是仇恨和反抗的原因。前几天我还听说一位教师在打女儿时,被女儿一拳打肿了眼睛。这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如果说,他们只想通过打,使孩子吃一些皮肉之苦而有所怕惧,那么要使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有所反省和悔悟,就还要作耐心的说理与说服工作,使孩子明白父母为什么打他;同时,今后应汲取教训,不再做不应该做的事:逃学、旷课、不作功课、在外打架惹祸等等。

    ●不要吝惜用棍子

    当然,也有一些人家是从不打孩子的。我对门的一位老太太从不打孩子。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儿子又有了儿子,女儿也有了儿子。孙子们到她这里来,就是闹翻了天,她也是不骂不打。照她的说法:“我舍不得打呀!怎么打得下手啊?!”

    “我舍不得打呀!”其实哪个母亲又舍得打自己的孩子?!哪个打孩子的母亲就是下得手呢?!我的妻子就多次说过,她打一次孩子,自己要难过心疼一次。打是为了教育,也是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最后的手段。

    她舍不得打孩子,因而她的几个孩子在该读书的年龄都不大读书,现在都是工人。尤其有趣的是她的女儿,既不会读书,也不会做家务事。那位老太太为了弥补家用,长期帮人做衣服。而她那二十好几的女儿却居然连钉钮扣也不会,也从不伸手帮一把。

    完全不打的孩子容易被惯坏或宠坏。也就是英国谚语所谓的“丢弃了棍子,惯坏了孩子”。不读书和不会做事,这是一种。还有更坏的那就是任性,无法无天。也就是我们在戏曲中常见的画了白花脸的无恶不作的花花公子。

    那位老太太的孙子,只有五岁,在家母亲逼他一天要习字一小时,不写完一小时,就打屁股。星期天到奶奶家来玩,有时也写一写字。奶奶爷爷见了都夸他字写得好。而小孩子都说:“都是妈妈打出来的。不写一小时,不认真写,妈妈就打。”

    孩子不懂事、贪玩、好吃。这是天性,不足为怪。作父母的就要进行教育。而对孩子进行教育,单靠说理他是听不进去的。骂他听惯了,也不会在乎。有时只有打,让他痛一下,他才会有所触动。同时,从小就不能惯纵。所以打,也要从小就开始。当然,愈小打得应愈轻,警告而已。前面我讲过一,两岁的孩子不懂一点事,见桌子上的东西,不论是开水或灯火,觉得好奇,就要伸手去抓或拖,很容易出危险。这时父母一面应喝令禁止,一面可以把他伸出的小手,轻轻敲打一下。孩子痛了,手就缩回去了。三四岁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蹲厕习惯,随地大小便。这时,父母在训斥的同时,在他屁股上拍打两下,他就不会不再随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