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经济管理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四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9)

第四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9)

发展。

    因此,如果不首先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会停留在瓶颈处,难以实现更大飞跃。

    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实现工业化,并以此拉动全国经济增长,完全背离了“农业国工业化”精神。一个可以被称为“工业化了的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必须占1/3甚至1/4以下,农业劳动者的总人数必须降低至国家总人数的1/3甚至1/4以下,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才有资格称为工业国。

    因此,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必须在不损害农民和农业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业劳动总人数都降低到一定水平,单纯依靠重工业和工业发展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无数事实表明,纯粹靠工业的进步来减掉多达8亿甚至更多的农业人口,同时满足全中国人的吃饭穿衣问题,是件很有难度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短时间内工业产值飞速提高,但却引发了大炼钢铁、大跃进、大办公共食堂甚至60年代初的大灾荒。实践表明,这种发展模式会让大量农业劳动力迁移到效率低下的城市工业部门,久而久之不但农业荒废,还致使工业的发展后继无力,国家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非常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

    而且,对中国这个刚刚解放不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优先发展工业不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实现温饱才会考虑其他,因此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让国民底层优先得到保证,将提高农业效率放在首位,其他问题才能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