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券商何去?

还不如出卖“牌照”更能够维护他们的个人利益。实际上,这是中国诸多垄断行业一种典型的低效率生存方式。因为在当今中国,对于亦官亦商的企业官员来说,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比合法的企业产权,来得安全和实惠得多。

    从本质上讲,中国券商代表的是一种垄断权力,而权力是无法通过市场方式被重组的。这是我们理解中国券商问题的一个必须牢记的基本前提。

    退一步说,即便在券商之间会发生形式上的所谓重组或兼并,那也不会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而是遵循别的也许是被认为更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方式来进行。记住,垄断权力是无法自动破产的。在权力与权力的搏弈中,某一方的赢就意味着另一方的输,甚至是彻底的一无所有。这远离市场公平交易中的双赢精神,因为它更多的是意味着行政权力的扩张,而不是效率的提高。所以,对于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所发生的券商兼并和重组,我们不抱任何乐观的期望。极有可能,我们换来的将是,更大的垄断。这只能增加整个行业的惰性,对中国券商的长期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如果管理层能够审时度势,在推行佣金市场化的同时,打破高高竖起的行业垄断壁垒,把“圈起来”的竞争变成全社会所有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那也不失为中国券商从此步入良性发展的一个绝妙契机。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允许真正的民间力量公平和自由的进出,中国券商才能谈得上充满活力因而也是美好的明天。否则,行业的整体陷落,未必就是无稽之谈。

    对佣金自由化所引发的激烈竞争,还有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预测。即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让券商变压力为动力,使券商之间的竞争告别传统的价格竞争,真正走向服务的竞争,产品创新的竞争。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类司空见惯、令人生厌的空话一样,这种说法又一次彰显了主流舆论一贯的虚伪和愚蠢,虽然它完全迎合了我们民族文化中那种根深蒂固的犬儒主义和自卑心理。这种以掩盖危机为目的的“乐观主义”的后果,往往不是将挑战变成了机遇,而经常是相反。中国券商(当然不独独是中国券商)将机遇变成挑战的“特殊能力”我们已经不止见识过一次。最新的证据是,在经历了1999年至2001年的特大牛市之后,中国券商竟然面临“如果不采取将委托理财资金作债转股处理等缓解措施,我国绝大多数券商将破产或濒临破产边缘”(杜恂诚语)的绝望境地。风险防范能力尚且如此之弱,又何谈产品之创新、服务之提升?坦白说,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整体风险高企的情况下,券商能够提供而投资者又愿意购买的新型服务并不多见,这一块的利润空间相当狭窄。将“新的利润增长点”寄望于此,恐怕在短期内于券商的困境无补。中国券商目前这种戏剧性的“艰难时世”也同时揭示,中国券商的困窘绝非始于今日之佣金改革,而是其来有自,早有时日。佣金自由化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国券商生存环境,但决不构成中国券商从此涅?的充分条件。对于中国券商而言,挑战就是挑战,它与机遇无关。如果不能从企业性质以及制度土壤上进行根本性的配套改革,那么佣金自由化这种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就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另外一种结局。那就是,加速券商这个新兴行业的提前衰败。

    但不管怎么说,佣金自由化毕竟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市场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大步,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可能使中国证券业逼近这样一个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改革难题:究竟是自由竞争融解最后的产权壁垒,还是坚固的产权垄断反过来扭曲竞争性质?答案依然是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