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中国证券市场批判: 谁劫持了中国证券市场 > 第17节 以地方利益的名义

第17节 以地方利益的名义

职务原中国纺织总会会长

    所受处分撤销全国政协常委资格,留党察看两年

    犯罪事实受贿10万股内部职工股,获利89万余元

    姓名陈家杰

    原职务湖北省黄石市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正厅级)〖ZK〗〗

    所受处分2000年1月28日被依法逮捕

    犯罪事实违规购买康赛原始股票5万股,获利35万元

    姓名张维先

    原职务原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

    所受处分留党察看两年

    犯罪事实收受康赛内部职工股5000股

    姓名贾虹

    原职务原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

    所受处分留党察看一年,降低一档职务工资和一级级别工资,职级降为正处级

    犯罪事实违规购买康赛内部职工股票1万股,从中获利4万元,并收受现金5万

    这个名单虽然很不完整,但已经足够让我们看清,在所谓地方利益的名义下,从事上市公司非法欺诈活动的主要受益者究竟是些什么人。很显然,除了童施建和张建萍等少数几个原康赛公司高管人员外(从本质上说这些所谓企业高管大多数也仍然属于传统的行政系列),绝大部分都是本应该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级官员。这些权力集团的成员才是各类证券欺诈案件的真正主角,但他们却与我们平时想象中那些手握重金、智慧超人的证券欺诈者的形象相去甚远。

    同样的情形,我们也可以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另外一只出尽风头的股票上看到。环保股份,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环保概念股票,自从1997年5月上市之后,股价持续走高。最高涨幅达到10倍左右,风头一时无两。但这个二级市场上的惊人暴利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惊人暴利背后的业绩支持,完全是靠沈阳市政府不断的财政注入。沈阳市政府不仅为这家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财政补贴,而且还不断许诺注入所谓优质资产。这个“业绩”背景与环保股份二级市场的炒作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只有傻瓜才相信这不是操纵。但又有谁能够动用市政府的公共资产来进行股票操纵呢?答案再明朗不过了:沈阳市的政府官员,是能够掌握沈阳市国有资产命运的政府官员。“慕马案”(原沈阳市市委书记慕绥新、市长马向东**大案)曝光后披露的部分事实将环保股份的股票操纵直接与地方权力集团的**联系在一起。据报道,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前妻贾桂娥就收受过100万股环保股份。很容易推论,在环保股份的操纵中获利的绝不是贾桂娥一人。

    与所有股票操纵有相同的特征,环保股份也有大量内部职工股。经过反复送配,到这批职工股上市的时候,其数量已经达到4914万股,持有者的获利达到几十倍。很有可能,环保股份的连续多年的市场操纵就是冲着这一批职工股上市来的。

    慕绥新、马向东两位大人物在位的时候,环保股份几乎每年都有大笔财政补贴进账,业绩也随之突飞猛进,“慕马案”的爆发,却一夜之间断送了环保股份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幸福生活”,也终止了环保股份的成长神话。一个上市公司的兴衰与一批地方官员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只能证明,环保股份的幕后庄家实际上就是沈阳市的一小撮权贵。正是这批人,在环保股份的操纵中轻易获得了普通投资者不敢想象的无风险利润。显然,地方权力集团在“康赛”与“环保股份”的股票操纵中所显露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在中国证券市场十余年的发展中,地方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上看,及至1999年“5·19”行情之前,中央政府一直扮演着某种规范和防范风险的角色,这很容易使人们将中央政府的博弈对手简单地想象为某种民间自发的力量,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最初阶段,民间的自发力量起到主要推动作用以外,中国证券市场始终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舞蹈的是在改革中毫发未损的行政权力,而绝不是新生的民间或民间资本。民间或民间资本的参与,不过是这一出传统剧目的新道具。“政治权力”的导演们意图通过这种别致的方式告诉我们:看,这是一场全新的历史演出,赶快参与吧,你也有机会!

    但主角就是主角,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资本游戏中,民间及民间资本扮演的只能是配角和牺牲的角色。这种权力的独角戏,在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反复的重组中,其性质会呈现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