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中国证券市场批判: 谁劫持了中国证券市场 > 第12节 动物凶猛“中经开”(2)

第12节 动物凶猛“中经开”(2)

    导演这个悲喜故事的,又是中经开。

    与“327”国债期货几十天赌输赢的情况不同,在东方电子上,中经开似乎经过了长时间的策划。资料显示,中经开不仅是东方电子1997年上市时的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而且是东方电子在二级市场上长期的重仓持有者。用庄家一词恐不为过。人们通常将德隆系的几家股票作为长庄的代表,但从时间上推算,中经开介入东方电子的时间应该更早。而其操作时间之长,股价翻番幅度之大,决不逊于德隆系股票。如此看来,中国长庄的开山鼻祖应该是中经开。其实,中经开应该早就在四川长虹上有过类似长庄的努力,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但这种抱负却在东方电子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实现。不过,这一次上阵的中经开已经武装了更新式的武器:基金。在东方电子长期的令人惊叹的涨升中,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公开资料能够看出,到2000年末,基金景宏持股达到10669512股,占总股本的116%;基金景福持有2737848股东方电子。而到2001年6月30日,这两家基金仍然分别为东方电子的第七和第十大股东。而中经开正是这两家基金的管理人——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虽然这两只基金在规定时间披露的持股量,对于当时流通盘已经相当庞大的东方电子来说,只具有某种象征性,但却为老庄的出货及老鼠仓的出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家基金首次出现在东方电子的股东名册上的时间是2000年中报,这个时候已经是东方电子的最高价位区域,傻瓜都看得出,这两家基金所为何来。他们并非是冲着东方电子的高成长性而来,而是为了替庄家高位接货而来。鉴于当时基金在投资者心目中理财专家的高尚而又专业的形象,这两家基金实际上还起到了迷惑投资者并吸引跟风盘的作用。这大概用不着有更多的怀疑。虽然基金的高位接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中经开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将一个为投资者理财的工具,变成了为庄家服务的私器,还是让人不得不感慨于中经开的敏捷与无所顾忌。

    这几年,基金的职业操守及专业形象广受非议,但中经开的严重违规却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大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控制。有中经开这样的庄家股东存在,基金公司的胳膊又怎能拧过大股东的大腿?在这个意义上,广大的基金从业人员的确相当无辜,他们正在为大股东的不法行为背黑锅。这一次,与撤消中经开的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中经开退出大成基金的公告,但愿这能够成为中国基金业重新起步的契机。

    在中经开对东方电子的炒作中,大家还可以发现庄家赚钱的另外一个秘密手段,那就是利用内部职工股。中国早期的股份制公司大多发行有大量的价格低廉的内部职工股,这些内部职工股一旦上市,获利将相当丰厚。不过,一般的情况往往是,等到股票上市时,由于上市信息的极度不对称,所谓的内部职工股早已易手。基本上已经掌握在那些对上市信息非常清楚的内部人手上。而许多公司,根本就没有真正发行内部职工股,而是将内部职工股直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有人曾经通过1997年东方电子的年报计算过,东方电子在1997年底,在册职工人数应为1036人左右,但其年报则显示,持有其内部职工股的户数为5444户。比它应该有的职工数多出4000多人。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判断,东方电子的内部职工股存在严重的问题。要么在上市前有过大规模的换手,要么存在超范围发行的问题。

    东方电子在内部职工股上的猫腻,可能正是中经开与东方电子长期“战略合作”的原因——一个美妙的蜜月就此开始。换句话说,没有大量和廉价的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更确切地说,是向少数知情人手上的集中)也就没有人有动力去创造东方电子的这个“造富神话”。这个推理应该可以列为常识。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创造富翁的能力的确是惊人的。经过长期的送股,在东方电子职工股上市时,其成本已经降低到每股020元,最高增值幅度可以达到200倍。这样的财富奇迹,的确让普通人躁动不已,不过他们也仅仅只有躁动的份儿。

    有趣的是,一家IT业的报纸竟然将东方电子的内部职工股模式形容成尊重知识的典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夜之间批量打造了一批百万富翁不假,但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所谓“知识英雄”,而是躲在幕后的“权力贵族”。

    以内部职工股的黑箱作为源头,到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延续多年的高成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经开在东方电子上的这个“宏大策划”。这当然是一个杰作,但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

    自从“327事件”以后,很多人就将中经开称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恶少”,这一是形容其树大根深,背景不凡,另一方面则是形容其手法凶悍,行事肆意。但从本质上看,这毋宁是所有裙带资本的统一标签。不过,“恶少”这一标签对中经开仍有不够洽切之处,中经开恶是恶矣,但却早已不“少”。十多年了,中经开早就应该成熟起来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经开尚未成熟,便已经死去。惟愿,这仅仅是中经开的自身命运。

    在东方电子的炒作中,我们看到了中经开对高科技概念的超强悟性,以及对基金的某种独创性运用。看来,中经开也是懂得“与时俱进”的。

    中经开这种“与时俱进”的特征在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