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吕梁失踪了?

康达尔一路走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放量阴线。如果缺乏核心控盘资金,这种走势出现的概率非常小。这种资金可以分散在几十个营业部,但绝对受统一的调度和指挥。如果这种资金分属几家不同的利益群体,吕梁不但不能控制,股票走势也会面目全非。

    所以,大致可以肯定,除了朱大户这个最大的老鼠仓外,必然还有一家核心资金在维持康达尔的股票价格。吕梁之所以要将北京机构指认为“几十家”而不是一两家,显然是为了模糊公众的视线,故意替这个核心资金遮掩。

    很容易判断,这家核心资金就是吕梁的老板,吕梁不过是其浮出水面的发言人而已。藏在吕梁背后的才是中科创业真正的操纵者。一个真正的操纵者是不会轻易现身的,所以吕梁不是真正的操纵者。而中科创业的崩溃正是这个幕后操纵者的资金本身出了问题,而绝对不是其他诸如老鼠仓之类的问题。

    这个神秘的幕后操纵者虽然从未露出其庐山真面目,但从中科创业崩溃后的走势中,我们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在中科创业雪崩后的2001年元月11日和12日,中科创业出现连续跌停后的巨量换手,两天之内换手接近100%,耗费资金近十亿。这显然不是其他的投资者在接货,而是同一个主力在操作。没有周密的策划和高度协调的调度,这种走势是不可能出现的。幕后操纵者虽然从未现身,却一直在从容活动。涉资如此巨大的案件,是谁才有能量让主力如此从容地活动?其实,查幕后的操纵者在技术上是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将主要的交易账号一锁定,就可以查到最重要的线索。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查一查呢?

    此种迷惑,作为中科创业总经理的欧锡钊也同样强烈地感受到。欧介绍说,“中科事件全面爆发后,朱焕良账户上的剩余股票于今年元月18日被人神秘卖出。而吕梁等核心人物从容失踪,背后似乎总有一双手在操控着全局。”

    他接着发问:“据本月(2001年1月)25日(中科创业巨量换手后)康达尔公司从深交所查询的股东持股数量显示,持股10万以上的股东基本没有变化,这可以大致看出当初买入公司股票的机构并未有大的变动,谁接走了巨额筹码,谁又有如此实力通吃巨额筹码?”

    很明显,当吕梁在前台起劲地表演,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时候,另外一只有力的手却在幕后有条不紊地继续操纵着撤退和善后。但这个通天的“北京机构”会是谁呢?

    从中科创业崩溃到2月28日失踪,吕梁整整在舞台上大大方方地表演了两个月。这其间,相关的执法部门都在干什么?两个月,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可以做完了。现在已可以肯定,吕梁自爆内幕之举,不过是缓兵之计。他在掩护一个黑幕的失踪,然后他自己——这个黑幕的最后一点线索也失踪了。然而,如此从容的失踪能算是失踪吗?

    吕梁失踪了,黑幕也失踪了,但却以更巨大的形式笼罩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