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之平衡

    作为一个有家有口又有一份事业的女性,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我常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有一位同事在学界的名气如雷贯耳,每年的学术成果源源不断,而且家里有三个孩子。当我问她成功的诀窍时,她说,最重要的诀窍就是上班时专心工作,下班和周末则一点也不工作,光做与家和孩子有关的事。这在中文里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意思,难怪她总是精神饱满,游刃有余。

    虽然中国文化中对两极统一有自然的认同,比如乐极生悲,喜极而泣,指的就是一个人可以同时经历或感受喜悦和悲伤两种情绪;刚柔相济,阴阳共生,指的也是两种极端可以同时并存的现象。然而,在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中,社会却常常只是强调和鼓励工作,而忽视生活。从为我们树立的榜样都是热爱工作没有个人生活者(如陈景润),为了工作不顾家庭者,带病坚持工作者,甚至为了工作牺牲生命者(如焦裕禄、蒋筑英),到各种各样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如曾几何时的大学生不准谈恋爱、不能结婚(因为会影响学习),到如今许多企业招工时不愿招女性,尤其是有身孕的女性(怕她们生孩子影响工作),都向大家传递着一个信息:即工作和生活不能两全,为了工作就得牺牲生活;而要保持生活质量,就得放弃工作。但是事实上,从来不曾有一个系统研究表明谈恋爱或结婚就会影响学习,或者生孩子就会影响工作效率(除了有一段时间要休息、恢复身体之外)。

    随着社会的演变,今天中国多数的企业家又何尝不是现实的为了工作(事业)而牺牲生活的典范。有几个企业家或管理人员不是全天24小时开着手机,准备随时应付工作?有多少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一周能有5个晚上与自己的家人共进晚餐?有多少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平时能陪孩子打球、玩游戏、弹钢琴?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而为了工作却不能与他们在一起共度时光,不能成为孩子成长中有重要影响的人,那么工作又是为了什么?个人的生活和质量又在哪里?

    更别提为了工作而“玩命”的企业家了。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24年中,仅有记录的,至少还有点知名度的企业家就有1200名英年早逝,其中包括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宏,青岛啤酒集团公司总裁彭作义,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老总陈星国,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等。

    再看美国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如此“玩命”的却极其罕见。就说在西雅图地区的公司,除微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