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小说故事 > 笑傲少年行 > 第二章

第二章

    眸子中闪过一丝痛苦,少年郎抬起头,仰望晴空万里,喃喃自语:“旜澜洲,大道盛行,行者为尊。我却连一条文脉都没有,绝了学道之路!我这样的废物,只配在这旜澜洲武国西平县做一个下人!”

    他紧握双拳,青筋暴涨,眯着双目瞪着那初夏骄阳,低吼道:“可是,我、不、甘!我方长命,不甘啊!”

    两行清泪自少年眼角汩汩而出,稚嫩的声音中满含悲愤,然而四周除了瀑布轰鸣,百鸟啾啾,一片空寂。

    惟有十丈巨木,在夏风中轻摇,树叶婆娑,或是在为他叹息。在这旜澜洲中,没有文脉,一切成空!

    其实这并非是方长命一人的悲愤,更是整个武国人的悲愤。要知这旜澜洲不知大几许,东方有无边汪洋,西方有不尽沙漠。北方有万年玄冰地,南方有不灭火山。只有这中央大地,富饶无比,人口熙攘。其中不仅有秦、齐、楚、燕四大强国争霸,更有无数小国在大国夹缝中勉强求存,武国便是其一。

    武国四府二十八县,西平县乃是贫县中的贫县。此“贫”不仅指人穷,更指文脉不盛,此所谓“国运不昌,文脉枯竭”。但凡国运不佳的国家,必然文脉不生,难有惊世大才出世。武国生而有文脉者,不过十中有二,比起四大国中文脉最差的燕国十中有六差得远,更不要说楚国那等“十中有九”的一等文脉大国了。

    武国不仅文脉不盛,奈何武脉亦竭。原本武国以武而兴,武脉十中有七,这才立国建朝。但八百年来,别说普通人,就算是皇族世家,最强的武脉血统也不过才十中有五,平均下来全国武脉十中有三个半,比起秦国这等武脉大国简直如同荧光之比皓月,天差地别。

    武国已经连续三代没有出过“地才”,五代没有出过“天才”,更是继王圣之后,十八代——也就是五百年没有出过“圣才”了。就算是“人才”,每年也才寥寥数十,“秀才”数百,“县才”两千左右,

    由于文武血脉皆越来越稀少,致使这些年武国文不昌武不举。若非其在东海之滨,远离中土,恐怕早早就被灭国。

    即使这样,武国身处楚国环围之中,虽然早已称臣,但楚国吞并其的野心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时不时大兵压境,虽然忌惮王圣流下来的圣宝不敢真的对武国开战,但这几年圣宝愈发蒙尘,如这一代再没有文武圣人出世,将难以为继,将在十年后,彻底失去功效,到时,也是楚国发兵之时。

    武国已是如此,西平县更加不堪。在去年的“国选”之中,西平县没有出一个三才,“秀才”只有区区数个,连“县才”不过二十余人,在四府二十八县中倒数第一。

    很不幸,方长命就出生在武国南平府西平县,文武双脉都是十中未必有一的“贫县”。要知道,纵然一个人聪明绝顶,若没有文脉,就根本无法识字!就算他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去看,那字也如同雾里看花,模模糊糊。就算有人特地去教,此时学,下一刻就会忘记!如果没有武脉,就没有气力,别说从军,就连种田都会觉得辛苦。

    而文脉越多者,则越聪慧,学习越快。武脉越多者,则越强壮,反应越快。每多一条血脉,都有大不同,血脉充足者,不仅能长寿,更能以文武入圣,从而成为行者。

    一旦成为行者,就有了入道的可能!一旦能触摸到“道”的边际,即可跨越“凡”与“仙”的天堑,半步成神,一步登仙!

    当年王圣曾言:远古时期,人人都是文武双脉;不仅如此,因远古时人心底纯良而好学,在如今极其稀少的“数脉”、“乐脉”、“画脉”、“医脉”、“舞脉”、“工脉”等绝世脉,那时几乎也是人人都有。故此那时的人更容易成圣入道,因而彼时古神无数,仙人遍地,乃人族最鼎盛之时。

    可是如今世人血脉退化地厉害,加上武国太祖以武脉入圣,对那些绝世脉不甚重视,导致那些本就稀少的血脉如今在武国已经绝迹,可遇而不可求,现在连文武双脉都只剩十之二三,可以断定,若是武国十年内无圣人出,则必然会亡国。

    然而有没有文武脉,乃上天之定,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情!其实别说是他,就算是世家子弟,皇亲贵族,如果生来没有文武脉,也就绝了他们更进一步的可能,就算是嫡长子,一辈子也只能当一个家族管事,或者闲散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