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养生保健 > 宝宝常见病防治百科 > 第七篇 宝宝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家庭护理(1)

第七篇 宝宝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家庭护理(1)

局部的肿瘤可采用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导致宝宝先心病的原因

    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和病毒性心肌炎。各类先心病中以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是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心脏发育时期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心脏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而形成心脏的先天畸形。

    ◆  内在因素:即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有4%~5%先天性心脏病是由染色体病引起的。

    ◆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因素为母亲孕期感染病毒,尤其是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及柯萨基病毒等。

    ◆  胎儿环境及母体因素:包括胎儿周围局部机械压迫、母亲的营养或维生素缺乏等因素,都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

    ◆  生态环境因素:如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较高,说明高原环境可能为该病的发病因素。

    ◆  物理因素:如母亲在妊娠期接触大剂量X射线或使用某些药物,患慢性疾病、缺氧、母亲高龄妊娠、流产保胎和多胎等因素均为高危因素。

    宝宝先心病的表现

    轻者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重者可出现气急、心悸、发绀、肺部易感染等,如室间隔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乐氏四联症等。

    ⑴心室间隔缺损

    若缺损比较小,一般无任何症状,孩子会正常生长发育;若缺损比较大,则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如多汗、哭闹后面色发青、吃奶费力、口唇及指端青紫等症状,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常会因支气管肺炎的加重而引起心力衰竭。由于心脏供血无法满足身体的生理需求,部分患儿会出现发育不良、生长落后的状况。

    ⑵心房间隔缺损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患儿常在体格检查时被发现。缺损大者,可出现消瘦、易疲乏、劳累后气促、易患感冒等,严重缺损者可出现全身青紫。

    ⑶动脉导管未闭

    症状的轻重与导管的粗细有关。导管较细的病例,症状较轻或无症状。重症病例常有呼吸急促、发育迟缓、心悸等症状,易患呼吸道感染。若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发绀现象。

    ⑷四联症

    表现最突出的特点是青紫。严重的患儿在哭闹后,常因脑缺氧出现昏厥或抽风。患儿的手指和足趾呈鼓槌样,身体发育比正常婴儿慢。青紫可于出生后持续存在,也可于出生后3~4个月逐渐明显,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显。先天性心脏病多有发育迟缓,有青紫者尤其明显,严重者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

    最佳预防措施

    ◆  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孕妈妈要预防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