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100部文学名著 > 100部文学名著(三) 第三章(3)

100部文学名著(三) 第三章(3)

    100部文学名著(三) 第三章(3)

    萨特在书中阐述了自己有关存在和意识的观点。他通过对人的意识进行现象学的描述,提出了自由是个人存在于世的最基本的状态。他讨论了存在与现象的关系,认为现象并不是一种与本质对立而存在的,现象的存在既不是为了隐藏本质,也不是为了揭示本质。现象是为了现象本身而存在的。

    那么,现象与本质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存在与虚无》这本书中,我们能找到答案。作者从“对存在的探索”、“虚无的问题”、“自由的存在”、“为他”、“拥有、作为和存在”这几个部分集中阐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东西。”萨特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人类通过自身的存在不断追求,不断超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萨特之前,有很多哲学家都曾讨论过存在主义的问题,但自从《存在与虚无》的出版才扩大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力,同时也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这部著作在哲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形成了黑格尔以来新的精神现象学。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还被应用到文学和美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兴起了存在主义文学流派,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而将存在主义引入文学领域的第一人便是萨特本人。1938年,他的长篇小说《恶心》问世,开创了无神论存在主义文学的先河。在他的影响下,班雅曼?丰达纳、雷蒙?盖兰、莫里斯?梅洛?蓬蒂等作家的作品中显现出鲜明的存在主义风格。存在主义潮流的影响还扩展到欧美和东方的文学界,在秘鲁、日本、印度、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文学作品中仍然能够寻觅到存在主义的踪迹。

    《通往奴役之路》

    ——古典自由经济的第二个守护神

    ◎作者介绍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Hayek,1899 —1992),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主要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之一,“自由经济主义的旗手”。

    哈耶克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杰出知识分子家庭,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表弟。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哈耶克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他分别在1921年和1923年于维也纳大学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对学习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极大兴趣。哈耶克在1938年取得了英国国籍,并终身使用这个国籍。他在1962年前往德国担任弗莱堡大学的教授,直到1968年退休为止。

    1974年哈耶克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开始获得重视的主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隆纳?雷根和英国的玛格利特?撒切尔等政治家开始浮上台面,他们都支持哈耶克理论,哈耶克的理论开始获得美国和英国的重视。

    哈耶克的主要作品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资本的纯理论》、《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