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赐安车驷马黄金,罢就第。薨,谥曰安侯。  (1)鲁国:王国名。治鲁县(今山东曲阜)。(2)卫太子:即戾太子刘据。《武五子传》有其传。(3)《史良娣传》:在本书《外戚传》中。  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1),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附马都尉侍中,出常骏乘(2),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1)中庶子:太子属官之一。(2)骖乘:陪乘。  建昭之间(1),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2)。或置鼙鼓殿下(3),天子自临轩槛上,陨铜丸以鼓(4),声中严鼓之节(5)。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6),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7),可相国也。”于是上默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8),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9)。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10)。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切戒属(嘱)毋涕位,感伤陛下(11)。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丹之辅相,皆此类也。  (1)间:当作“后”。(2)留好:留意,暖好。(3)鼙(pí)鼓:军中之鼓。(4)隤:下坠。:投也。(5)严鼓之节:一种鼓乐的节奏。(6)器人:选择人材。(7)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8)中山哀王薨:建昭四年(前35)事。(9)相:同处。(10)谓:疑“诮”字形近之误(杨树达说)。(11)感:当作“减”(杨树达说)。  竟宁元年,上寝疾(1),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上疾稍侵(2),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3)。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4),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適(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诤),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叹)息曰:“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旨)!驸马都尉安所受此语?”丹即却(5),顿首曰:“愚臣妄闻,罪当死!”上因纳(6),谓丹曰:“吾病浸加,恐不能自还(旋)(7)。善辅道(导)太子,毋违我意!”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1)竟宁元年:前33年。(2)稍侵:言渐笃,(3)不知所出:意谓想不出办法。(4)青蒲:用青布缘边的蒲席(陈直说)。或谓青蒲之席(吴询说)。(5)却:退也。(6)纳:当为“钠”字之误。盖状元帝病危气促,不能成语(吴恂说)。(7)不能自施:意谓病好不了,当至于死。  元帝竟崩,成帝初即位,擢丹为长乐卫尉,迁右将军,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给事中,后徒左将军、光禄大夫。鸿嘉元年(1),上遂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义也。左将军丹往时导肤以忠正(2),秉义醇壹,旧德茂焉。其封丹为武阳侯,国东海郊之武强聚(3),户千一百。”  (1)鸿嘉元年:前20年。(2)忠正:清官本作“中正。”(3)郯:东海郡的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武强聚:乡名。  丹为人足知(智),恺弟(悌)爱人,貌若优荡不备(1),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丹兄嗣父爵为侯,让不受分。丹尽得父财,身又食大国邑,重以旧恩,数见褒赏,尝赐累干金,僮奴以百数,后房妻妾数十人,内奢淫,好饮酒,极滋味声色之乐。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2),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3),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廖。使光禄勋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其上将军印缓。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1)傥荡:放荡,不检点。(2)永始:汉成帝年号,共四年(前10——前13)。乞骸骨,在永始三年。(3)寝病不衰:言病不减轻。  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并为侍中诸曹,亲近在左右。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皆讫王莽乃绝,唯将陵侯曾无子,绝于身云。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1),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2)。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3),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又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4)。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预)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5),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缓,以光禄大夫养病。  (1)河内:郡名。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陆西南)。温:县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2)太子庶子:太子属官之一。(3)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4)亲:当作“新”(刘攽说)。(5)师丹: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1):“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鲁以季友治乱(2),楚以子玉轻重(3),魏以无忌折冲(4),项以范增存亡(5)。故楚跨有南土,带甲百万,邻国不以为难,子玉为将,则文公侧席而坐(6),及其死也,君臣相庆。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于金以间廉颇(7),汉散万金以疏亚父(8)。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9),乃徒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1)何武: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2)鲁:指春秋时鲁国。季友:鲁国贵族。(3)楚:指先秦时楚国。子玉:楚国大臣。(4)魏:指战国时魏国。无忌: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贵族。(5)项:项羽。本书卷三十一有其传。范增:项羽部下谋士。(6)文公:指晋文公。(7)秦:先秦时秦国。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8)汉:指楚汉相争时之汉方。亚父:指范增。(9)明年正月:《百官表》为建平元年四月。两者必有一误。  丁、博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叛),放命圮族(1),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1)放命:放弃教令。圮(pǐ)族:毁其族类。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1)。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2),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旨)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3)。’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幕)府赐喜(4),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子嗣(5),莽败乃绝。  (1)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2)悫(què):诚笃;忠厚。(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见《论语·子罕篇》。此喻有节操之人。(4)高安侯:董贤。幕府:或疑“旧府”之误(吴恂说)。(5)子嗣:傅喜之子名劲。  赞曰: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1),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2)。阳平之王多有材能(3),好事慕名(4),其势尤盛,旷贵最久(5)。然至于莽,亦以覆国。王商有刚毅节,废黜以忧死,非其罪也。史丹父子相继,高以重厚,位至三公。丹之辅道(导)副主(6),掩恶扬美,傅(附)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及其历房闼,入卧内,推至诚,犯颜色,动寐(悟)万乘,转移大谋,卒成太子,安母后之位。“无言不雠(7)”,终获忠贞之报。傅喜守节不倾,亦蒙后调之赏。哀、平际合,祸福速哉!  (1)三王:指邓成,宣帝王皇后之族,王奉光、王舜、王骏、王章、王成诸人;阳平之王,元帝王皇后之族,王禁、王凤、王崇、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王音、王莽诸人;涿郡之王,史皇孙王夫人之族,王武、王无故,皆以宣帝舅封侯。(2)见其位矣,木见其人:言无善人。(3)阳平之王:指阳平侯王禁之诸于及孙。(4)事:或作“士”(宋祁说)。(5)旷贵:谓旷世之贵。因阳平王氏一门,十侯,五大司马,其贵无与相比。(6)副主:太子。(7)“无言不雠”:见《诗经·大雅·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