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13)便道之官:谓不须诣阙谢。(14)后言:谓再申诉。  望之既左迁,而黄霸代为御史大夫(1)。数月间,丙吉薨,霸为丞相。霸薨,于定国复代焉(2)。望之遂见废,不得相。为太傅,以《论语》、《礼服》授皇太子。  (1)黄霸:《循吏传》有其传。(2)于定国:本书卷七十一有其传。  初,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公卿议其仪,丞相霸、御史大夫定国议曰:“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1)。’陛下圣德充塞天地(2),光被四表(3),匈奴单于乡(向)风慕化,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其礼仪宜如诸侯王,位次在下。”望之以为“单于非正朔所加(4),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义),谦亨之福也(5)。《书》曰‘戎狄荒服(6),’言其来服,荒忽亡(无)常。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缺)于朝享(7),不为畔(叛)臣。信让行乎蛮貉(8),福柞流于亡(无)穷,万世之长策也。”天子采之,下诏曰:“盖闻五帝三王教化所不施,不及以政。今匈奴单于称北藩,朝正朔,朕之不逮,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礼待之,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  (1)“率礼不越”等句:见《诗经·商颂·长发》。率:循也。遂:犹“随”。发:明也。相土:契的孙。烈烈:威武貌。截:斩获。(2)塞:满也。(3)四表:四海之处。(4)非正朔所加:意谓统治所不及。(5)谦亨之福:谓谦德,无所不通。颜师古曰:“《易·谦卦》之辞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言谦之为德,无所不通也。(6)“戎狄荒服”:此文《尚书》已佚。(7)朝:朝见。享:贡献。(8)蛮貉:指少数民族。  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嘱)者,引外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1),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堪为光禄大夫,皆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2)。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堪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3),言治乱,陈玉事(4)。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5),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6)。四人同心谋议,劝道(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向)纳之(7)。  (1)外属:外戚。禁中:宫中。(2)领尚书事:汉代尚书职典枢机,凡诸曹文书众事皆由之,故凡受遗辅政,皆领尚书事。(3)宴见:皇帝闲宴时召见臣下。(4)王事:王道之事。宣帝曾言汉朝本以王霸道杂之,而萧望之则强调土道。(5)刘更生: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6)拾遗:谓纠正帝王的过失。(7)向:谓思想向之。纳:谓纳用其言。  初,宣帝不甚从儒术,任用法律,而中书宦官用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1),明习文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恭、显又时倾仄(侧)见诎。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自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国旧制,又违古不近刑人之义,白欲更置士人,繇(由)是大与高、恭、显忤。上初即位,谦让重改作(2),议久不定,出刘更生为宗正。  (1)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为之,掌传宣诏命。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石显:《佞幸传》有其传。(2)重:难也。(3)宗正:官名。掌皇族事务。  望之、堪数荐名儒茂材以备谏官。会稽郑朋阴欲附望之,上疏言车骑将军高遣客为奸利郡国,及言许、史子弟罪过(1)。章视(示)周堪,堪白令朋待诏金马门(2)。朋奏记望之曰:“将军体周召之德,秉公绰之质,有卞庄之威(3)。至乎耳顺之年(4),履折冲之位(5),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窟穴黎庶莫不欢喜,咸曰将军其人也(6)。今将军规(模)云若管晏而休(7),遂行日厌至周召乃留乎(8)?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9),修农圃之畴(10),畜鸡种黍,俟见二子,没齿而已矣(11)。如将军昭然度行(12),积思塞邪枉之险蹊(13),宣中庸之常政,兴周召之遗业,亲日仄之兼听,则下走其庶几愿竭区区(14),底厉(砥砺)锋锷,奉万分之一。”望之见纳朋(15),接待以意。朋数称述望之,短车骑将军(16),言许、史过失。  (1)许、史:指当时外戚许氏、史氏。(2)待诏:等待皇帝的诏命。金马门:宦者署门,门傍有金马,故谓之金马门。(3)卞庄:春秋时鲁国卞邑大夫,勇士。(4)耳顺之年:指六十岁。(5)折冲之位:指将军之位。(6)其人:谓正是这样人选。(7)管晏: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晏婴。(8)日仄(zè):太阳偏西。此意谓日仄不食而勤于政事。(9)下走将归延陵之皋:意谓如果所为只如管仲、晏婴,则趋向将是延陵之轨,隐耕于皋泽。春秋时吴公子札食邑延陵,薄吴王之行,弃国而耕于皋泽。下走:自谦言趋走之役。(10)畴:耕作之田。(11)畜鸡种黍三句:谓终于隐逸。《论语·微子篇》云:子路遇荷筿丈人,留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没齿:谓终身。(12)度行:谓突出的行为。(13)蹊:径。谓道。(14)区区:谓微小之力。(15)见纳:谓与之相见,纳用其说。(16)短:指出别人缺点。  后朋行倾邪,望之绝不与通。朋与大司农史李宫俱待诏(1),堪独白宫为黄门郎(2)。朋,楚士,怨恨,更求入许、史,推所言许、史事曰(3):“皆周堪、刘更生教我,我关东人,何以知此?”于是侍中许章白见朋(4)。朋出扬言曰:“我见,言前将军小过五,大罪一。中书令在旁,知我言状。”望之闻之,以问弘恭、石显。显、恭恐望之自讼,下于它吏(5),即挟朋及待诏华龙。龙者,宣帝时与张子等待诏,以行汗(污秽)不进,欲入堪等,堪等不纳,故与朋相结。恭、显令二人告望之等谋欲罢车骑将军疏退许、史状,侯望之出休日(6),令朋、龙上之。事下弘恭问状,望之对曰:“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国家,非为邪也。”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7),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8)。”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9),可其奏。后上召堪、更生,曰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以责恭、显,皆叩头谢。上曰:“令出视事。”恭、显因使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于天下,而先验师傅(10),既下九卿大夫狱(11),宜因决免(12)。”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亡它罪过,今事久远,识忘难明(13),其赦望之罪,收前将军光禄勋印缓,及堪、更生皆免为庶人。”而朋为黄门郎。  (1)大司农史:大司农的属吏。(2)黄门郎:官名。秦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3)推:推诿;推托。(4)白见:报告见于帝。(5)下于它吏:交给其他官吏查问。(6)出休日:出宫休假日。汉制,自三署郎以上入直宫中者,十日一出休沐。(7)朋党:以“朋党”二字诬陷他人,始于此(周寿昌说)。(8)廷尉:官名。掌刑狱。九卿之一。(9)省(xǐng):觉悟;明白。(10)验:审讯。(11)九卿:刘更生为宗正,九卿之一。大夫:周堪为光禄大夫。(12)决:审判。(13)识忘:言不能尽记,有遗忘者。  后数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故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道(导)以经术,厥功茂焉(1)。其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2),给事中,朝朔望(3),坐次将军。”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散骑中郎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4),而教子上书,称引亡(无)辜之诗(5),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诎(屈)辱,建白“望之前为将军辅政(6),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幸得不坐,复赐爵邑,与(预)闻政事(7),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望,教子上书,归非于上(8),自以托师傅怀(9),终不坐(10)。非颇诎望之于牢狱(11),塞其怏怏心(12),则圣朝亡(无)以施恩厚。”上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显等曰:“人命至重(13),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亡(无)所优。”上乃可其奏。  (1)茂:美也。(2)六百户:《元帝纪》载此诏言“八百户”。(3)朝朔望:朔望日入朝。(4)“望之前所坐明白”二句:意谓萧望之原本有罪,不是他人谮而诉之。(5)诗:“词”之误(李慈铭说)。(6)建白:建议而报告于皇帝。(7)预闻政事:给事中掌顾问应对,故谓预闻政事。(8)归非于上:谓归恶于天子。(9)怀:“德”之误(王念孙说)。(10)坐:坐罪。(11)非:不也。(12)怏怏(yàngyàng):形容不服气的神情。(13)人命:性命。  显等封以付谒者,敕令召望之手付(1),因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驰围其第(2)。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于是望之卬(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踰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字谓云曰:“游(3),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博!”是时太官方上昼食(4),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恸左右(5)。于是召显等责问以议不详(6)。皆免冠谢,良久然后已。  (1)手付:亲手交给。(2)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及诸陵县,兼掌选举博士。执金吾:官名。掌督无三辅治安。(3)游:朱云字游。(4)太官:官名。主管皇帝膳食。(5)恸:“动”之误(王先谦说)。(6)详:审也。  望之有罪死,有司请绝其爵邑。有诏加恩,长子伋嗣为关内侯。天子追念望之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之冢(1),终元帝世。望之八子,至大官者育、咸、由。  (1)望之冢:沈钦韩曰:“《长安志》萧望之墓在万年县东南五里古城春明门外。”  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1)。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大将军工凤以育名父子(2),著材能,除为功曹(3),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4)。后为茂陵令(5),会课(6),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7),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8):“君课第六,裁(才)自脱(9),何暇欲为左右言(10)?”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11),当以职事对。育经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萧育杜陵男子(12),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13)。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旨)免官。复为中郎将使匈奴(14)。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15),长水校尉(16),泰山太守(17),入守大鸿胪。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18),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19)。  (1)任:保举。以父任,谓因父功绩得以保任入官。太子庶子:官名。太子官属之一。(2)王凤(?——22):东平陵人。元后王政君之胞兄。曾任大司马、大将军。名父子:名父之子。功曹:官名。佐史之一。(4)副校尉:专设之官。为使匈奴中郎将之副(沈钦韩说)。(5)茂陵: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6)课:考核。(7)漆:县名。今陕西彬县。殿:最后。(8)扶风:右扶风的省称。(9)君课第六,才自脱:意谓你考核第六(约当中下等),才勉强过关脱身。(10)左右:指同列。犹今言旁人。(11)后曹:指贼曹、决曹等。(12)男子:犹言大丈夫。意谓我不以官爵介意。(13)司隶校尉:官名。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相当于州刺史。(14)中郎将:官名。属郎中令(光禄勋)。(15)郡:当作“部”。(16)长水校尉:官名。掌长水胡骑。(17)泰山:郡名。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18)鄠:县名。今陕西户县。名贼:谓贼之有名号者。(19)淳于长:《佞幸传》有其传。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1),拜育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2),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优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期)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无)拘于小文。”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3)。  (1)南郡:郡名。治江陵(今湖北江陵)。江:长江。(2)使车:三公官之公用车。(3)以寿终于官:《公卿表》言萧育为执金吾一年免,与此不同。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1),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2),故长安语曰“萧、未结绶(3),王、贡弹冠(4)”,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5)。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井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1)陈咸:陈万年之子。本书卷六十六附其传。朱博:本书卷八十三有其传。(2)王阳、贡公:即王吉、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3)结绶:系结印带。比喻出仕作官。(4)弹冠:《王吉传》有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之说,言其取舍相同。(5)二十余:其下省一“为”字。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属官。  咸字仲(1),为丞相史(2),举茂材(3),好畤令(4),迁淮阳、泗水内史(5),张掖、弘农、河东太守(6)。所居有迹,数增秩赐金。后免官,复为越骑校尉、护军都尉、中郎将(7),使匈奴,至大司农,终官(8)。  (1)咸:萧咸。张禹之婿。仲:当是“仲君”,此脱君字(李慈铭说)。(2)丞相史:丞相的属吏。(3)茂材:即秀才。汉代选举科目之一。(4)好畤:县名。在今陕西乾县东。(5)淮阳、泗水:皆汉诸侯王国名。淮阳王国治陈县(今河南淮阳)。泗水王国治凌县(今江苏泗阳西北)。内史:官名。掌国民。(6)张掖、弘农、河东:皆郡名。张掖郡治得(在今甘肃张掖西北)。弘农郡治弘农(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河东郡治弘农(在今山西夏县西北)。(7)越骑校尉:武官名。汉武帝所置五校尉之一,掌越骑兵。护军都尉:武官名。属大司农。(8)至大司农,终官:据《公卿表》,萧成为大司农,一年卒。  由字子骄,为丞相西曹卫将军掾(1),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举贤良(2),为定陶令(3),迁太原都尉(4),安定太守(5)。治郡有声,多称荐者。初,哀帝为定陶王时,由为定陶令,失王指(旨),顷之,制书免由为庶人。哀帝崩,为复土校尉、京辅左辅都尉(6),迁江夏太守(7)。平**成重等有功,增秩为陈留太守(8)。元始中(9),作明堂辟雍(10),大朝诸侯,征由为大鸿胪,会病,不及宾赞(11),还归故官,病免。复为中散大夫(12),终官。家至吏二千石者六七人。  (1)卫将军掾:卫将军的属吏。(2)贤良:汉选举科目之一。(3)定陶:县名。今山东定陶西北。(4)太原:郡名。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5)安定:郡名。治高平(今宁夏固原)。(6)复土校尉:宫名。掌治陵墓工程事。左辅都尉:官名。掌左辅治安。(7)江夏:郡名。治西陵(在今湖北新洲西)。(8)陈留:郡名。治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9)元始:汉平帝年号,共五年(公元1——5年)。(10)明堂:帝王宣明政教之处。凡朝会、祭祀、选士等大典都在此举行。辟雍:古代大学校。(11)不及:不能胜任之意。宾赞:谓赞导九宾之礼。(12)中散大夫:官名。参与议政。  赞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无)间(1)。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2),哀哉!不然,望之堂堂(3),折而不桡(4),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1)间:间隙。(2)图:谋也。(3)堂堂:正直貌。(4)桡: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