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者开之,户不开。(6)大风坏宫城楼二句:本书《五行志》下之上云:燕王都蓟,大风雨,拨宫中树七围以上十六枚,坏城楼。(7)流星下堕:本书《天文志》云,流星下燕万载宫极,东去。(8)葭水:在广平国南和县(《地理志》),在今河北南和县。台(yí)水:其上流今为桑于河,其下流今为永定河。  王愈忧恐,谓广等曰:“谋事不成,妖祥数见,兵气且至,奈何?”会盖主舍人父燕仓知其谋,告之,由是发觉。丞相赐玺书,部中二千石逐捕孙纵之及左将军桀等,皆伏诛。旦闻之,召相平曰:“事败,遂发兵乎?”平曰:“左将军已死,百姓皆知之,不可发也。”王忧懑,置酒万载宫,会宾客群臣妃妾坐饮。王自歌曰:“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旷旷)兮(1),固知国中之无人!”华容夫人起舞曰:“发纷纷兮寘(填)渠(2),骨籍籍兮亡(无)居(3)。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徘徊两渠间兮(4),君子独安居(5)!”坐者皆泣。  (1)术:谓道路。旷旷:空虚无人之貌。(2)发纷纷兮填渠:谓人首相从填渠(李慈铭说)。(3)籍籍:纵横貌。居:处也。(4)两渠:沟壑之义。谓华容夫人及其子(陈直说)。(5)君子:谓燕王旦。  有赦令到,王读之,曰:“嗟乎!独赦吏民,不赦我。”因迎后姬诸夫人之明光殿,王曰:“老虏曹为事当族(1)!”欲自杀,左右曰:“党(倘)得削国,幸不死。”后姬夫人共啼泣止王。会天子使使者赐燕王玺书曰:“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若发,赖绛侯等诛讨贼乱(2),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樊、郦、曹、灌(3),携剑推锋,从高皇帝垦菑除害(4),耘锄海内,当此之时,头如蓬葆(5),勤苦至矣、然其赏不过封侯。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6),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酣见高祖之庙乎(7)!”  (1)曹:辈也。(2)绛侯:周勃。(3)樊、郦、曹、灌:樊哙、郦商、曹参、灌婴。(4)菑(zī):初耕的田地。(5)头如蓬葆:谓头发久不理,如蓬草丛生。(6)敌吾一体:言若肢之一。(7)齐(jì):份量,剂量。酎:醇酒。  旦得书,以符玺属(嘱)医工长(1),谢相二千石:“奉事不谨,死矣。”即以绶自绞。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余人。天子加恩,赦王太子建为庶人,赐旦谥曰刺王(3)。旦立三十八年而诛,国除。  (1)医工长:医官。(2)自绞:自绞而死。旦死子元风元年(前80)。(2)刺:谥汉,暴戾无亲曰“刺”。  后六年,宣帝即位,封旦两子,庆为新昌侯(1),贤为安定侯(2),又立故太子建(3),是为广阳顷王,二十九年薨。子穆王舜嗣,二十一年薨。子思王璜嗣,二十年薨(4)。子嘉嗣。王莽时,皆废汉藩王为家人,嘉独以献符命封扶美侯,赐姓王氏。  (1)庆为新昌侯:本始四年(前70)封。(2)贤为安定侯:本始元年(前73)封。(3)立故太子建:本始元年立。(4)二十年:自阳朔二年至建平三年(前23—前4)。  广陵厉王胥赐策曰:“呜呼!小子胥,受兹赤社,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世为汉藩辅(1)。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2),五湖之间(3),其人轻心。扬州保强(4),三代要服(5),不及以正(6)。’呜呼!悉尔心,祗祗兢兢(7),乃惠乃顺(8),毋桐好逸(9),毋迩宵人(10),惟法惟则(11)!《书》云‘臣不作福,不作威(12),靡有后羞。王其戒之!”  (1)世世:多一“世”字。(2)大江之南:指京口南至荆州南。(3)五湖:诸说不一。有说是具区(太猢)、洮滆、彭蠡、青草、洞庭。(4)保:恃也。(5)要服:古代指边远地区。(6)正:政也。(7)祗祗:敬也。兢兢:慎也。(8)乃惠乃顺:言当慈惠于下,忠顺于上(颜师古说)。(9)桐(tōng):轻脱貌。(10)迩:近也。宵人:小人,坏人。(11)惟法惟则’:言当依法则。(12)“臣不作福,不作威”引文见《尚书·周书·洪范》。原文为“臣无有作福作威”。  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1),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1)扛:举也。  昭帝初立,益封胥万三千户,元风中入朝(1),复益万户,赐钱二千万,黄金二千斤,安车驷马宝剑。及宣帝即位,封胥四子(2),圣、曾、宝、昌皆为列侯(3),又立晋小子弘为高密王。所以褒赏甚厚。  (1)元风:昭帝年号(前80—前75)。(2)四子:圣、曾、昌、弘。(3)圣:为朝阳荒侯。曾:为平曲节侯。宝:衍字。昌:为南利侯。  始,昭帝时,胥见上年少无子,有觊欲心。而楚地巫鬼(1),胥迎女巫李女须,使下神祝诅。女须泣曰:“孝武帝下我(2)。”左右皆伏。言“吾必令胥为天子。”胥多赐女须钱,使祷巫山(3)。会昭帝崩,胥曰:“女须良巫也!”杀牛塞祷(4)。及昌邑王征、复使巫祝诅之。后王废,胥浸信女须等(5),数赐予钱物。宣帝即位,胥曰:“太子孙何以反得立?”复令女须祝诅如前。又胥女为楚王延寿后弟妇,数相馈遗,通私书。后延寿坐谋反诛,辞连及胥。有诏勿治,赐胥黄金前后五千斤,它器物甚众。胥又闻汉立太子,谓姬南等曰:“我终不得立矣。”乃止不诅。后胥子南利侯宝坐杀人夺爵(6),还归广陵,与胥姬左修奸。事发觉,系狱,弃市。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7),奏可。胥复使巫祝诅如前。  (1)楚地巫鬼:言楚地俗尊尚巫鬼之事。(2)下我:言降于我身。(3)巫山:在楚地。(4)塞:酬神。塞祷:谓报其所祷。(5)浸:益也。(6)宝:据《表》,当作“曷”。(7)射陂:陂名在汉射阳县,在今江苏宝应县东。  胥宫园中枣树生十余茎,茎正赤,叶白如素。池水变赤,鱼死。有鼠昼立舞王后廷中。胥谓姬南等曰:“枣水鱼鼠之怪甚可恶也。”居数月,祝诅事发觉,有司按验,胥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余人以绝口。公卿请诛胥,天子遣廷尉、大鸿胪即讯(1),胥谢曰:“罪死有余,诚皆有之(2)。事久远,请归思念具对。”胥既见使者还,置酒显阳殿,召太子霸及子女董訾、胡生等夜饮(3),使所幸八子郭昭君、家人子赵左君等鼓瑟歌舞(4)。王自歌曰:“欲久生兮无终,长不乐兮安穷(5)!奉天期兮不得须臾(6),千里马兮驻待路(7)。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悰为乐亟(8)。蒿里召兮郭门阅(9),死不得取代庸(10),身自逝。”左右悉更涕泣奏酒(11),至鸡鸣时罢。胥谓太子霸曰:“上遇我厚,今负之甚。我死,骸骨当暴。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12)。”即以绶自绞死(13)。及八子郭昭君等二人皆自杀。天子加恩,赦王诸子皆为庶人,赐谥曰厉王。立六十四年而诛,国除。  (1)廷尉、大鸿胪:据《公卿表》,廷尉是于定国,大鸿胪是王禹。(2)诚:实也。(3)子女董訾、胡生:胥之女与支子(陈直说)。(4)八子:姬妾之秩号。家人子:无官秩之姬妄。(5)欲久生兮无终二句:冀望久生而不幸无终,既死则长不乐,安有穷极。(6)奉天期兮不得须臾:谓奉诏命当死,不能复延年。(7)千里马兮驻待路:谓驿传等待回答诏命。(8)何用为乐心所喜二句:谓人生以何为乐,但以思想愉快;如今出入无欢,只因命不久长。悰(cóng):欢也。亟:犹促。(9)蒿里:死人之葬地。郭门:谓墓郭之门。阅:谓墓郭之门犹如阀阅。(10)代庸:二字同义。取代庸:取代。(11)更:互也。奏:进也。(12)葬:阮元《揅经堂三集·甘泉山获石记》云:(扬州)甘泉山惠照寺阶下获四石,其一石有中殿第廿八字,体生篆隶间。江郑堂谓即淮南(当作“广陵”)厉王冢土石也。(参考《汉书补注》及《汉书窥管》)(13)自绞死:胥死于五凤四年(前54)正月。  后七年,元帝复立胥太子霸(1),是为孝王,十三年薨。子共王意嗣,三年薨(2)。子哀王护嗣(3),十六年薨(4),无子,绝。后六年,成帝复立孝王子守(5),是为靖王,立二十年薨(6)。子宏嗣(7),王莽时绝。  (1)立胥太子霸:霸立于初元二年(前47)。(2)三年:自建昭五年至建始元年(前34—前32)。《表》作“十三年”,误。(3)哀王护嗣:护嗣于建始二年(前31)。(4)十六年:《表》作“十五年”。启建始二年至鸿嘉四年(前31—前17)为十五年。(5)立孝王子守:守立于元延二年(前11)。(6)二十年:《表》作“十七年”。自元延二年至居摄元年(前11—公元6),为十七年。(7)宏嗣:宏嗣于居摄二年(公元7)。  初,高密哀王弘本始元年以广陵王胥少子立(1),九年薨(2)。子顷王章嗣(3),三十三年薨(4)。子怀王宽嗣(5),十一年薨。子慎嗣,王莽时绝。  (1)本始元年:即公元前73年。(2)九年:《表》作“八年”。自本始元年至地节四年(前73—前66),为八年。(3)顷王章嗣:章嗣于元康元年(前65)。(4)三十三年:《表》作“三十四年”。自元康元年至建始元年(前65—前32),为三十四年。(5)怀王宽嗣:宽嗣于建始二年(前31)。  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立(1),十一年薨(2)。子贺嗣。立十三年,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征王贺典丧。玺书曰(3):“制诏昌邑王:使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征王(4),乘七乘传诣长安邸。”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其日中,贺发,哺时至定陶(5),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郎中令龚遂谏王,令还郎谒者五十余人。贺到济阳(6),求长鸣鸡(7),道买积竹杖(8)。过弘农(9),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10)。至湖(11),使者以让相安乐(12),安乐告遂,遂入问贺,贺曰:“无有。”遂曰:“即无有,何爱一善以毁行义,请收属(嘱)吏,以湔洒大王(13)”即捽善(14),属(嘱)卫士长行法(15)。  (1)天汉四年:前97年。(2)十一年:当作“十年”髆死于后元元年(前88)。(3)玺书:太后之玺书。(4)乐成:史乐成。德:刘德。吉:丙吉。利汉:不知姓。(5)定陶:县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6)济阳:县名。在今河南兰考东北。(7)长鸣鸡:鸣声长的鸡。或经常鸣叫的鸡。(8)积竹杖:以竹缕合缠作杖,犹如矛矟。(9)弘农:县名,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10)大奴:群奴之长。衣车:有帷之车。(11)湖:湖县。在今河南灵宝西。(12)让:责也。(13)湔(jiān)洒:洗濯。(14)捽(zuó):揪。 (15)卫士长:主护卫之官。  贺到霸上,大鸿胪郊迎,驺奉乘舆车。王使仆寿成御,郎中令遂参乘。旦至广明东都门(1),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贺曰:“我嗌痛(2),不能哭。”至城门,遂复言,贺曰:“城门与郭门等耳。”且至未央宫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3),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乡(向)阙西面伏,哭尽哀止。”王曰:“诺。”到,哭如仪。  (1)广明:苑名。在长安东都门外。东都门:王先谦引《黄图》云,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民间谓东都门。其郭门亦曰东都。(2)隘(yì):咽喉。(3)昌邑帐:指昌邑王办理吊丧事之处。  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yín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1),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语在《霍光传》。国除,为山阳郡(2)。  (1)二千户:《表》作“三千户”。(2)山阳郡:郡治昌邑(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初贺在国时,数有怪。尝见白犬,高三尺,无头(1),其颈以下似人,而冠方山冠(2)。后见熊(3),左右皆莫见。又大鸟飞集宫中,王知,恶之,辄以问郎中令遂(4)。遂为言其故,语在《五行志》。王卬(仰)天叹曰:“不祥何为数来!”遂叩头曰:“臣不敢隐忠,数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说(悦)。夫国之存亡,岂在臣言哉?愿王内自揆度。大王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5),王道备,王之所行中《诗》一篇何等也(6)?大王位为诸侯王,行汗污)于庶人,以存难,以亡易,宜深察之。”后又血汗(污)王坐席,王问遂,遂叫然号曰:“宫空不久,袄祥数至。血者,阴忧象也。宜畏慎自省。”贺终不改节。居无何,征。既即位,后王梦青蝇之矢(屎)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7),发视之,青蝇矢(屎)也。以问遂,遂曰:“陛下之《诗》不云乎(8)?‘营营青蝇,至于藩;恺悌君子,毋信谗言(9)。’陛下左侧谗人众多(10),如是青蝇恶矣(11)。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如不忍昌邑敌人(12),信用谗谀,必育凶咎。愿诡(恑)祸为福(13),皆放逐之。臣当先逐矣。”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  (1)无头:当作“无尾”王先谦曰,《通鉴考异》云:《五行志》云“无尾”;且云不得置后之象。传误。(2)方山冠:似进贤冠,以五彩縠所制。(3)后:当作“复”(王先谦说)。(4)问郎中令遂:《五行志》记昌邑王贺问遂,只犬熊二事,未记大鸟事。(5)浃(jiā):通彻。(6)王之所行中《诗》一篇何等也:意谓王之所行符合于哪一篇《诗》文之意。中(zhòng):符合之意。(7)版瓦:大瓦。(8)陛下之《诗》:谓陛下所读之《诗》。(9)“营营青蝇”等句:引诗见《诗经·小雅·青蝇》。(10)左侧:犹言左近。即旁近之意。(11)恶:通“污”(李慈铭说)。(12)不忍:不忍心。谓不忍心疏远,(13)恑(guǐ):变也。  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1):“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2)!”敞于是条奏贺居处,著其废亡之效(3),曰:“臣敞地节三年五月视事(4),故昌邑王居故宫,奴婢在中者百八十三人,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5),朝内(纳)食物(6),它不得出入(7)。督盗一人别主徼循,察往来者。以王家钱取卒(8),迾宫清中备盗贼(9)。臣敞数遣丞吏行察。四年九月中(10),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未锐卑,少须盾,身体长大,疾痿(11),行步不便。衣短衣大裤,冠惠文冠(12),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12)。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昌邑多枭。’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长安,殊无枭。复来,东至济阳,乃复闻枭声。’臣敞阅至子女持辔(14),故王跪曰:‘持辔母,严长孙女也。’臣敞故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15),女罗紨(16),前为故王妻。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慧)(17)。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昧死奏名籍及奴婢财物簿。臣敞前书言(18):‘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但良人,无官名,王薨当罢归。太傅豹等擅留,以为哀王园中人,所不当得为(19),请罢归。’故王闻之曰:‘中人守园,疾者当勿治,相杀伤者当勿法,欲令亟死,大守奈何而欲罢之?,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如此。后丞相御史以臣敞书闻,奏可。皆以遣。”上由此知贺不足忌。  (1)元康二年:前64年(2)毋下所赐书、是令受书人保密,不要向下传达。(3)著:明也。(4)地节三年:前67年。(5)廉吏:谓察事之吏。(6)朝:每天早晨。(7)它:指除食物外之其它物品。(8)取卒:谓雇人为卒。(9)迾(lie):列队警戒。清中:清除宫禁。(10)四年:指元康四年(前62)。(11)痿(wěi):身体筋肉痿缩、偏枯之病。(12)惠文冠:武冠,侍中所冠。(13)簪笔:插笔于首。(14)持辔:贺子女之名。(15)严延年字长孙:此人与严延年字次卿者不一。(16)罗紨:即罗敷。古代女子有取此名者。(17)清狂不慧:白痴。(18)前书:指此前白丞相御史之书。(19)所不当得为:谓此种做法不合于法。  其明年春,乃下诏曰:“盖闻象有罪(1),舜封之,骨肉之亲,析而不殊(2)。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3),食邑四千户。”侍中卫尉金安上上书言:“贺天之所弃,陛下至仁,复封为列侯。贺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奏可。贺就国豫章(4)。  (1)象:传说是舜之异母弟,(2)析:分也。殊:绝也。(3)海昏:县名。属豫章郡,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4)豫章:郡名。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数年,扬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万世又以贺且王豫章,不久为列侯。贺曰:“且然(1),非所宜言。”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后薨。  (1)且然:谓即将如此。  豫章太守寥奏言:“舜封象于有鼻(1),死不为置后,以为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2)。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虽舜于象无以加也。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愿下有司议。”议皆以为不宜为立嗣,国除。  (1)有鼻:地名。传说在古之零陵,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2)太祖:谓申报于有司。  元帝即位,复封贺子代宗为海昏侯,传子至孙,今见为侯(1)。  (1)今:指东汉光武之时。  赞曰:巫蛊之祸,岂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1),蚩尤之旗见(现)(2),其长竟天。后遂命将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3)。自是之后,师行三十年,兵所诛屠夷灭死者不可胜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4),太子子父皆败。放太子生长于兵,与之终始,何独一劈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5),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卢(颅)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由是山东之难兴,四方溃而逆秦。秦将吏外畔(叛),贼臣内发,乱作萧墙(6),祸成二世。故曰“兵犹火也,弗戢必**(7)”,信矣。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8)。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易》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顺,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9)。”故车千秋指明蛊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智)未必能过人也,以其销恶运,遏乱原(10),因衰激极,道(导)迎善气(11),传得天人之祐助云(12)。  (1)建元六年:前135年。(2)量尤之旗:彗星名。古代谓此星出现将有征伐之象。(3)戾太子生:戾太子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李慈铭云:孝武帝太初元年始用夏正,以春孟为岁首,其前皆建亥,以冬十月为岁首。建朔方郡在元朔二年春二月以后,戾太子盖生于是年岁首。至太初用夏正之后,以前时月皆追正之,故以戾太子为元朔元年生。班氏志其实,遂以为其春生矣。盖元朔二年之三四月间,夏正之十二月正月间也。(4)僵:偃也。(5)三十九年:当作“三十七年”。(6)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7)戢(ji):收敛;止息。(8)“止”“戈”为“武”:此谓会意。(9)《易》曰等句:引文见《易·系辞上》。(10)遏:止也。(11)因衰激极,导迎善气:意谓因衰势激于极乱,乃引导向好的方面转化。(12)得: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