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河、长江。(8)滨海:沿海边而行。(9)百年民:指老人。(10)惟:思也。(11)已:止也。 (12)去者便,居者扰:百姓去其本土者则免于官吏征求,在故里者则受官吏烦扰。(13)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此言针对上述情况,朝廷特设流民之法,并禁止官吏重赋于民。(14)封泰山:见本书《郊祀志》。(15)况:赐也。(16)气应:言瑞气相应。(17)承意:言承顺上天之意。(18)切比闾里:言走近乡里。比,近也。切比,谓靠近。(19)然则:犹然而。官旷:意谓官事不办犹如虚设。(20)计文不改:言郡计文书,文饰而不改正。(21)摇荡:动摇。(22)无罪而坐率:无罪而坐以谪徒之法。率:法也。(23)请入粟为庶人:石庆以居相位不能治理,请入粟赎己罪,退为庶人。(24)怀:指心。(25)动危之而辞位:谓石庆动摇百姓,使其危急,而欲退位。(26)欲安归难:意谓企图将此危难局面交给(推卸于)何入承担。反室:犹言归休。犹今言回家反省。  庆素质(1),见诏报反室,自以为得许,欲上印缓。椽史以为见责甚深,而终以反室者,丑恶之辞也。或劝庆宜引决(2)。庆甚惧,不知所出,遂复起视事。  (1)素质:向来老实巴交。(2)引决:自杀。  庆为丞相,文深审谨,无他大略,后三岁余薨(1),谥曰恬侯。中子德,庆爱之。上以德嗣,后为太常,坐法免,国除(2)。庆方为丞相时,诸子孙为小吏至二千石者十三人(3)。及庆死后,稍以罪去,孝谨衰矣。  (1)后三岁余薨:本书《公卿表》云,石庆元封二年(前109)正月薨。(2)坐法免:《公卿表》云:坐庙牲瘦,入谷赎论。《恩泽侯表》云:坐失法罔上,祠不如令,完为城旦。(3)至:《史记》作“更至”。  卫缩,代大陵人也(1),以戏车为郎(2),事文帝,功次迁中郎将(3),醇谨无它(4)。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5)。文帝且崩时,属(嘱)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景帝立岁余,不孰何绾(6),绾日以谨力(7)。  (1)代:代王国。大陵:县名。属太原郡,在今山西交城西南。刘参为代王时,曾并得太原,故此称代大陵。(2)戏车:杂技之一。弄车之技。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3)中郎将:官名。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4)无它:言无其它杂念。(5)称病不行:深怕文帝疑其预有二心事太子。(6)不孰何缩:言景帝不责让卫绾以前称病不应召。孰何:即谁何。呵责。(7)谨力:犹言勤谨。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1),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2)?”绾曰:“臣代戏车士,幸得功次迁,待罪中郎将(3),不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病(4)。”上赐之剑,缩曰:“先帝赐臣剑凡六,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5),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常盛(6),未尝服也(7)。  (1)参乘:即陪乘。(2)所以得参乘:为何能当上参乘。(3)待罪:臣事君之谦辞。(4)病:《史记》作“实病”。(5)施(shǐ)易:意谓遗弃与更换。(6)常盛:《史记》作“尚盛”,言剑尚盛于匣中(7)服:佩也。  郎官有谴,常蒙其罪(1),不与它将争(2);有功,常让它将。上以为廉,忠实无它肠(3),乃拜绾力河间王太傅(4)。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5);三岁,以军功封缩为建陵侯(6)。  (1)郎官有谴,常蒙其罪:属下有罪谴,卫绾常代为承受。(2)不与它将争:不与它将争责任在谁。即甘愿承担责任。(3)无它肠:言一心事主。(4)河间王:指河间王刘德,景帝之子。(5)拜为中尉:时在孝景三年(前154)。中尉:官名。掌京师治安,兼主北军。(6)封绾为建陵侯:按《功臣表》,卫绾于景帝六年(前151)四月封侯。  明年(1),上废太子(2),诛栗卿之属(3)。上以绾为长者,不忍(4);乃赐缩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5)。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6),召缩拜为太子太傅,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7),朝奏事如职所奏(8)。然自初宦以至相,终无可言(9)。上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1)明年:指封侯之明年,即景帝七年(前150)。(2)太子:指太子刘荣,栗姬所生,见本书《景十二传》。(3)栗卿之属:指太子刘荣之外家亲属栗卿等。(5)郅都:事见本书《酷吏传》。(6)胶东王:指刘彻。(7)桃侯舍:刘舍。卫绾为相在景帝后元年(前143)。(8)朝奏事如职所奏:谓但举例行事奏之。(9)自初宦以至相,终无可言:意谓始终没有什么兴革成绩可言。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中(1),丞相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2),免之。后薨(3),谥曰哀侯。子信嗣,坐酎金,国除。  (1)建元:武帝年号(前140——前135)。中:据本书《武纪》、《公卿表》、《窦婴传》等,当作“初”。(2)君:王先谦云,“君”字,盖诏书称之,史驳文。不任职:言其不审理其冤。(3)薨:据本书《百官表》推之,死于元光四年。  直不疑,南阳人也(1)。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2),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3),不疑谢有之(4),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稍迁至中大夫(5)。朝,廷见,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奈其善盗嫂何也(6)!”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1)南阳:郡名。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2)有告归:有人请假回家。(3)亡:这里作妄。意:疑也。(4)谢有之:承认取了金。(5)中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光禄勋)。(6)盗嫂:谓与嫂私通。  吴楚反时,不疑以二千石将击之。景帝后元年(1),拜为御史大夫。天子修吴楚时功,封不疑为塞侯。武帝即位,与丞相缩俱以过免(2)。  (1)景帝后元年:前143年。 (2)绾以过免,见本书《窦婴田蚣传》。  不疑学《老子》言。其所临(1),为官如故(2),唯恐人之知其为吏迹也。不好立名,称为长者。薨,谥曰信侯。传子至孙彭祖(3),坐附金,国除。  (1)临:指任职。(2)如故:言一切照旧。(3)彭祖:《功臣表》作“坚”,《史记》作“望”,未知孰是。  周仁(1),其先任城人也(2)。以医见(3)。景帝为太子时,为舍人(4),积功迁至太中大夫(5)。景帝初立,拜仁为郎中令(6)。  (1)周仁:姓周,名仁,字文。《史记》作“周文”。(2)任城:县名。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3)见:言见于皇帝。(4)舍人:太子舍人,管太子家事。(5)太中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光禄勋)。(6)郎中令:官名。掌守卫宫殿门户,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  仁为人阴重不泄(1)。常衣弊补衣溺(尿)裤(2),期为不洁清,以是得幸,入卧内,于后宫秘戏(3),仁常在旁,终无所言(4)。上时间人(5),仁曰:“上自察之。”然亦无所毁,如此。景帝再自幸其家。家徙阳陵(6)。上所赐甚多,然终常让,不敢受也。诸侯群臣赂遗,终无所受。武帝立,为先帝臣重之(7)。仁乃病免,以二千石禄归老,子孙咸至大官。  (1)阴:密也,阴重不泄:言为性密重,不泄人言。(2)尿裤:衬裤。(3)于:《史记》在“于”字上有“景帝”二字。此夺。(4)无所言:即不泄露。(5)问人:问人之贤否。(6)阳陵:县名。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7)重:敬重。  张欧字叔(1),高祖功臣安丘侯说少子也。欧孝文时以治刑名侍太子(2),然其人长者。景帝时尊重,常为九卿。至武帝元朔中(3),代韩安国为御史大夫(4)。败为吏,未尝言按人,(专)以诚长者处官。官属以为长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狱事,有可邵(5),卻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位,面而封之(6)。其爱人如此。  (1)(qū):《公卿表》作“欧”,《史记》作“”。、欧,似可互写。(2)刑名:刑名之学。主要是循名责实。太子:指刘启。(3)元朔:武帝年号(前128——前123)。(4)韩安国:本书有其传。(5)邵:平反。(6)面而封之:言面对囚读而封之,然后上奏,使囚知当死。  老笃,请免,天子亦宠以上大夫禄(1),归老于家。家阳陵。子孙咸至大官。  (1)上大夫禄:即二千石禄。汉制,二千行位上大夫。  赞曰:仲尼有言“君子欲钠于言而敏于行(1)”,其万石君、建陵侯、塞侯、张叔之谓与(欤)(2)?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至石建之浣衣,周仁为垢污,君子讥之。  (1)仲尼:孔子之字。引言见《论语·里仁篇》。讷:语言迟钝,敏:行动敏捷。(2)万石君:石奋。建陵侯:卫馆。塞侯:直不疑。张叔:张。《吏记》评论塞侯“微巧”、周文“处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