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养生保健 > 和古人一起玩游戏 > 第七章 咬文嚼字文字把戏--舞文弄墨篇(11)

第七章 咬文嚼字文字把戏--舞文弄墨篇(11)

构一般就包括谜面、谜目、谜底。谜面就是谜题,它谜语最重要的部分,一方面提供了人们猜的可能,另一方面为猜测提供验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在谜面之中都隐含着谜底的暗示或线索。只有将谜面分析透彻,才能揭示最终的谜底。谜目就是为猜谜人指定的猜测范围,具体的表现形式如“打一字”、“打一唐代诗人”、“打一成语”等。谜底是谜语的最终落脚点,也就会俗称的“答案”。

    知道了谜语的基本结构之后,还要根据谜语的具体形式进行猜测。谜语有三种重要的形式,就是会意、增损离合和象形。

    谜语中运用最普遍的形式就是会意,人们常说“十谜九会意”。古时候的称“会意”为“拢意”、“宽拢”、“大拢”、“浑然拢扣”等,与字形的变化不同。汉字有着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或一义多字的特点,可以通过谜面文字意思的隐含许多线索。因此猜谜时,首先把谜面文字的多重内含弄明白,然后根据谜目考虑其成谜手法,最重要的是别把谜底看成谜面文字的解释,不呆板地按照语文的本义去理解。例如,当谜面中出现“白”字,不仅要知道“白”是指颜色,还要其他有关“白”字的内容(如“办白事”、“清白”等)。

    字谜采用的主要形式就是“增损离合”,“增”就是在谜面文字中提示增加笔画或部首;“损”就是在谜面文字中减去部分笔画或部首;“离合”就是在谜面文字中说得明确但不明显。古人称这种形式为“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增损离合式的字谜一般着眼在字形,在对字形进行变化。例如“鹅山一鸟鸟不在”(打一字)。“鹅”中有“鸟”,“鸟不在”自然就是“我”。这就是谜底。

    象形形式的谜语也主要用于字谜,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谜底就是“告”。谜语中象形谜是利用汉字的形象以及符号、笔画、部首、结构上的形似而制成的谜语,如“丫”形似幼苗或萌芽,“厶”形似三角形,以“口”形似正方形。另外,象形经常与会意、增损离合结合起来制成谜语,所以在猜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奇趣小贴士

    谜格

    在谜语制作过程中,为了使谜面和谜底扣合紧密,便对谜底进行变化,如字序变动、字形增减、字音谐读、字义对仗等。不同的变化都有不同的名称,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谜格。

    谜格其实就是谜底变化遵循的格律或格式,它最早出现在明代。明末扬州马仓山创作了《广陵十八格》,之后的谜格不断增多,至今已有一百多个。当然,其中也有不少重复或类似的谜格,还有一些不受欢迎的谜格。常用的谜格有秋千格、卷帘格、上楼格、下楼格、遥对格、白头格、粉底格、徐妃格、求凰格、梨花格、落帽格、脱靴格、骊珠格、调首格、调尾格等等。

    使用谜格的灯谜会在谜条上注明谜格,猜谜时必须要按照谜格去思考,否则就无法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