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养生保健 > 和古人一起玩游戏 > 第六章 美之追求颇费周章--风雅艺术篇(8)

第六章 美之追求颇费周章--风雅艺术篇(8)

入繁荣时期。每逢清明时节,人们就会兴致勃勃地结伴去郊外放风筝。也就是从这时起,许多地方志和文献中都开始详细记载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习俗普及后,人们不仅将放风筝作为娱乐方式,还把它看做是一项锻炼身体、“去病免灾”的活动。

    清代末年,我国传统风筝的内容、题材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宫廷和民间的风筝,不仅制作优良,而且品种繁多,不断出现新形式、新内容。当时一些制作精巧、含义吉祥的风筝甚至被作为进贡礼品。进入19世纪之后,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畅销于市。

    如今,风筝进一步得到普及和发展,而放风筝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娱乐活动。在风筝制作方面,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并开始向多功能、高层次方向发展。

    风筝是个“吉祥物”

    风筝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凝聚着中华名族的智慧,还渗透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在我国传统的风筝上,往往都是寓意吉祥和象征喜庆的图案,例如“福寿双全”、“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四季平安”等等。这些图案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善良,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憧憬扎根在我国的民族传统和民间风俗之中,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

    中国传统风筝上的图案,多采用人物、走兽、花鸟及一些吉祥的文字,还有些以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人们通过借喻、象征、谐音等表现手法,将人们的对幸福、长寿、吉祥等愿望寄托在风筝上。更可贵的是,这些风筝上的图案主题鲜明,构思奇巧,趣味盎然,形成了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