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感官世界 > 第7场 放纵的游戏/迷乱的人生(4)

第7场 放纵的游戏/迷乱的人生(4)

自己身上同性恋因子,这样的性才是正确的。这是古德龙所秉持的“革命理论”,而他们的“革命实践”却是一场荒谬的游戏。

    在古德龙要求自己的绑匪同伙们将帕特克绑回的时候,这些同伙们因为饥饿而停在快餐店门口买快餐,完全不顾古德龙的“革命”心情,这就说明了这次“革命”行动的盲目性和荒谬性。所谓的革命在这些人的眼里并不是那么重要和纯粹,只是一种冲动和反叛使然。后备厢里的两个家伙更是没有那么高的革命性,干脆将小小的后备厢当做同性恋的庇护所。

    在古德龙的“革命教育下”,古德龙的男友并没有从异性恋中解放出来,同性关系是发生了,可是要娶古德龙的想法仍旧没有改变。在这样的一场革命秀中,古德龙成为了一个独裁**的人,她所读到的革命心得一定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她手下的人的革命性行为发展成了**,这完全是一场以性的名义荒谬的革命。

    在影片的结尾,表面上看起来,革命团队已经解散了,古德龙嫁为人妇并已为人母,这场革命好像是失败了。但事实上,经过古德龙当初的“锐意革命”,当年的绑匪中有三个真的因为被开发了革命潜质而成为了真正的同性恋者,而霍尔格也因为对革命的极端和忠诚,踏上了为基地组织训练成员的道路。至于古德龙,虽然已和男友结婚,却似乎仍未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她对孩子大声宣讲革命理论似乎是她革命热情不减当年的一种最好的解释。

    整部电影可以用“**裸”三个字来形容,无论是**的场面还是对政治敏感问题的抨击,尤其是在**场面上的那些大段的革命宣言和毫不掩饰的对强权政治的批判,导演用一种直抒胸臆的方法来直接表达自己对这种政治现状的反叛。而反叛的主要方式就是性,于是性和革命有了不可分离的关系,革命是一种性表达,而性表达同时也是一种革命。

    有关地狱的一份证据

    《迷墙》

    Pink Floyd The Wall

    剧情点击

    他叫Pink Folyd,这是他的故事。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他的幻想,但又都似乎是曾经存在或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父亲的去世,那是他无法挥去的梦魇。他梦回那个屠宰场一般的战场,一群群衣着整齐的士兵几乎是在井然有序情况下死亡的,战场像是个绞肉机,将他们一一粉碎。他分辨不出哪个是父亲,只看到战争中狂热的人们。回到现实,他已经是一个吸毒成瘾的青年,他看到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像战争中的人一样疯狂,他们破坏,他们发泄,他们自残……他渴望被爱,但是当他发现这并不存在的时候,他开始迷恋破坏带给他的刺激感觉。他上了学,面对冷酷的教官和环境,他感觉这里与父亲死去的战场一模一样,每天要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所有人如同被扣上了同一张面具,而且走进同一座绞肉机里。